|
启航,AI向未来 |
|  |

|
□ 张绍波
——写在中国石油集团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之际
“近年来,中国石油面临资源劣质化、勘探开发成本上升等挑战。适逢全球数字化大发展,中国石油要实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中间环节、简化业务流程,推动油气产业链从规模性向功能性转变。”3月2日,参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揭牌仪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该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刘合对记者说。
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开启了中国石油在此一领域的新纪元。以此为起点,中国石油将按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
AI崛起 催人奋进
人工智能,英文简称AI。全球AI科技正在迅速崛起,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均处在高速成长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对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有着重大推动作用。因此,世界各大油气能源公司和油服公司都在加快构建油气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打造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旨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大幅降本增效,在新一轮能源转型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国际大公司与知名院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研发出众多知名AI顶尖产品。现阶段,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AI正驱动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各大国际公司巨头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在油气领域,各大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未来前景充满期望,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量子计算等4种技术,具有改变油气行业未来的潜力,其中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到2025年,油气公司将人工智能运用于上游业务,可节省1000亿~1万亿美元的资本及运营支出。,
近年来,面对勘探难度大、成本高等难题,国际石油公司纷纷与IT巨头联手,通过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力度,促进勘探开发业务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益挖潜空间。据《展望》杂志预测,到2050年,油气行业将有25%的增量和1/3的成本削减是通过数字化实现的,油气公司将更多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增储上产。为此,众多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及油服公司均构建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体系。
在大的国际发展形势下,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是实现中国石油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油气各专业生产迫切需求。实现人工智能是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鉴于此,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快速推进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立项。
当前,要实现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石油的推广应用,面对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挑战。
主观方面挑战包括:油田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AI研究遍地开花,但较为分散,未发挥出整体优势;复合型人才欠缺,石油专业人员与AI人员缺少共同语言等。
客观方面包括,油田数据存在小样本问题,使数据量无法满足深度学习要求;训练样本缺失,难以获得供机器学习的样本数据;通用AI算法无法直接使用,探索研究易,落地应用难等。
应时而生 时不我待
时代使然,国情使然,行业使然,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必须跟进大趋势而应时催生。
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依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联合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共建。
自诞生之日起,研发中心便以战略规划、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为发展定位,围绕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模型算法研究、知识图谱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相关标准与规范研究、成果转化与工业化应用六大主攻研究方向,全方位加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工业软件研发、成果转化与规模应用,将形成该中心的“三大高地”。
成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高地。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建设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研发升级大型工业软件和规模落地应用特色智能产品。
成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产、学、研、用联合研究高地。发挥产、学、研、用各自优势,形成快速研发、快速测试、快速应用的迭代式研发模式,加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有形化,赋能勘探开发提质增效。
成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高地。培养一批勘探开发与人工智能技术多学科融合的高端技术人才,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未来,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将有力推动中国石油“两个转变”(即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转变)的发展趋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久治不退的严峻形势,研发中心更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主动求变、抢占先机,全力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助力中国石油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使命重大 未来可期
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将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引领为动力,打造新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突破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工业化应用,打造引领油气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原创技术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支撑公司上游主营业务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后,将重点从3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建章立制,保障研发中心规范管理运行。研发中心高度重视中心运行的高效性和平稳性,将尽快出台研发中心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软硬件资源管理办法、日常管理运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保障研发中心高效平稳运行。
加强交流,与共建单位充分融合形成合力。围绕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发展趋势、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等主题,研发中心计划召开年度技术论坛大会,针对测井智能解释评价技术、油气产量智能预测技术、智能油气田建设主体技术、智能化软件研发与推广等油田生产亟待解决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难点,充分发挥研发中心“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优势,以交流促创新,充分融合各家共建单位技术特长,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及落地应用。
加强合作,实现智能应用技术多点突破。研发中心将立足油田现场需要,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健全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实现重要领域和产业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的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关键技术风险,实现典型场景关键技术快速突破。自主研发适用于我国油气藏储层和开发特点的智能化软件产品,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
对于起步阶段的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中心而言,路长道远,前景可期。如何绘就出AI世界的美好图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院士专家声音
参加揭牌仪式的院士、专家各抒己见,鞭辟入里,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工作建言献策。
孙龙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总地质师):油气资源劣质化趋势日益严重,规模增储难度加大,集团公司亟需通过人工智能创新推动实现新一轮油气技术革命,实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匡立春(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应充分发挥业务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形成油气勘探开发人工智能的创新基地。
马新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勘探院要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平台和关键技术研发两大方向,依托E8项目打造人工智能技术通用平台,依托AI科技专项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体系,并逐步建立健全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刘合(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面对国内国有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快速发展的局面,研发中心要有敢于超越的精神,由跟跑到并跑,最后实现领跑。
曹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当前油气行业AI应用还面临数据大不等于大数据、有效训练样本缺失、通用AI算法无法直接使用、复合型人才欠缺等诸多挑战,真正形成能切实解决生产问题的特色技术和产品,并且落地应用还需要凝心聚力、久久为功。
李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针对油气与新能源勘探开发领域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需求,有序高效开展勘探开发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建设,逐步实现“集团级-国家级-国际级”研发中心的跨越式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