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天地 新作为 |
|  |
 郑莹
 柴进爱
 马东娜
|
□ 本报记者 周钇 通讯员 张桂生 张元泽
——海洋工程公司海工事业部巾帼建功纪略
从基层到机关,从一线到总部,是多数职场人的梦想。但总有一些“逆行者”想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锻炼、去成长。海洋工程公司海工事业部就有几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从机关走到基层,从总部来到一线,在人们疑惑不解的目光中,谱写出一曲人生绚丽篇章。
从机关到基层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但几周前,38岁的女工郑莹却干起了埋弧焊。这门技艺对她来说是全新的领域。当看到企业面临铆焊工短缺的困局时,她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女“焊将”。
郑莹曾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科计量、合同、节能管理岗工作,多次荣获“三八”岗位能手等荣誉。2021年,她主动申请调到建造安装分公司当一名数控切割机操作手。那时,企业因为“扭亏解困”,急需数控切割机操作手。一些人很不理解郑莹的做法,认为大学生在机关工作得好好的,跑到基层做操作工就是出风头。然而,这些没有动摇她到基层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她扎根一线的信心。
到新岗位后,郑莹刻苦钻研新技术新工艺,用了不到1周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数控设备操作技能。面对全新领域,郑莹大胆探索,她根据之前在机关费控和合同管理岗积累的经验,主动承担了陆丰12-3WHP导管架建造项目变更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以及垦利项目生产数据统计工作,创造性地摸索出了既满足项目需求又方便现场统计的数据记录模式。
陆丰项目启动后,她配合队长对制管全工序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工效提升潜力较大的回圆工序进行专项攻坚,结合QC小组降低卷制钢管回圆率的成果,并通过控制预弯弧度,成功地将钢管回圆率降至40%以下,大幅提升了卷管施工工效。
埋弧焊不仅是一门技术活,还是一项体力活。郑莹每天穿着一身红工服在车间里抬焊机、扛零件,上上下下来回穿梭,累得满头大汗。回家后只想休息什么也不想干。孩子常常半夜上完厕所后钻进了她的被窝,她都全然不知。
从机关到基层,无论是心智还是体力,对郑莹都是考验。一次,郑莹爬到两米多高的管子上焊接。当她往下看的时候,半蹲在那里不敢动弹。最后跪着、趴着才挪了下来。但这也练就了她的胆量。
在焊工班,郑莹和男员工比着干。中午所有的人都不休息,男员工在现场组装设备,她就在现场抬管子。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多为企业创造效益。郑莹说,企业走得长久,个人才能走得长远。她不仅每天苦练技术本领,还坚持钻研理论知识。郑莹自豪地说:“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多作贡献。”
从一名机关管理人员到“蓝领精英”,郑莹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个个精彩瞬间。郑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进步。她的选择与企业休戚相关。
从总部到一线
2008年,柴进爱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她的志向是做一名电气专家。但最初的工作地点却是北京总部,没有一线工作的实践机会,几经周折,她来到了位于青岛的海工事业部。
那时的海工事业部还在建设中,视野里一片荒芜。男生住板房,一下雨屋顶就漏水。女生住在租赁的楼里,被子总是潮潮的。每到下雨,坑洼不平的工地上全是泥泞。尽管条件艰苦,但这群年轻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想在海工事业部大干一番。在这里,柴进爱参加了中国石油集团投资的海工基地建设等项目。她利用专业知识,科学规划,大胆创新管理,节约设备及电缆等费用600余万元。作为电气工程师,柴进爱还负责完成了亚马尔等项目50个模块的电气加设工作。其中包括程序文件、加工设计图纸、采购料单等全套大型LNG模块建造电气加工设计。
在海工事业部,柴进爱遇到了3位好师傅。一位是经验丰富的现场技师,一位是主管电器的干部,还有一位是管现场施工的老专家。她几乎天天跟着他们跑现场、做调研、论方案。那时,柴进爱比较清瘦,但说话工作起来,总有一股不服输的豪气。一次,柴进爱和另一位师傅做导热管通球实验,要求把一根丝从导管穿过去。分包方认为方案有问题必须重新设计。柴进爱和师傅闻讯赶到后,二话没说,捡起地上的丝线,几分钟就把丝线穿进了导管,在场的十几位大汉全都看傻了眼。
面对海工建造领域从未使用过的伴热双系统,柴进爱主动担起STS系统的设计工作。她带头确定方案、绘制图纸、研究工艺,从无到有积累了大量资料,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2017年,海工事业部开辟海上风电市场,柴进爱利用自己扎实的高电压专业技术知识,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在那一年,她还独立完成厂区重点配电及改造10余项,解决了车间用电安全隐患整改技术难题。
在工作中,柴进爱和男同事没有性别之分。2020年,她担任了埕海1-1EPC项目技术部副经理。针对电气专业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她积极协调,大胆管理,满足了一体化建造要求。在技术人员少的情况下,她一人扛重担,加班加点,紧跟图料情况,提前预警人力,有效地保证了项目顺利运行。
参加工作14年来,柴进爱从专业化加工设计到综合性项目管理,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她撰写的1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多个电气专业核心期刊,有多篇论文获中国石油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紧密联系基层
马东娜是一名负责党建、工会等工作的普通员工,但她认为这些工作应当与基层生产经营和员工家属生活紧密融合。为了员工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她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组织员工开展各类活动。
长期以来,马东娜认真筹划主题教育,将其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围绕解决生产难题、理顺管理流程等主题,她经常深入基层,引导各党支部大力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开展开源节流岗位实践活动中,马东娜激励基层广大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立足岗位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累计征集合理化建议80余条。此外,她还参与组织开展了9次大规模劳动竞赛,确保各工程项目按期完工。
工会事项比较琐碎,员工“一人一事”反映比较多的是有关政策落地、待遇福利等问题。马东娜每一次都耐心倾听。在马东娜怀孕期间,有一名去世员工的家庭发生了财产纠纷,虽然她生理反应非常明显,但为了能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大量的劝解。诸如此类的事,马东娜早已习以为常。
面对基层员工的咨询,马东娜总是微笑相迎,“别急,请坐下慢慢说。”她关注困难员工群体的工作生活情况,严格按照程序组织排查,建立困难员工台账,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近5年来,累计帮扶困难职工122人次。
马东娜的爱人在项目工作,经常出海,一去就是几个月,看管孩子的事就落在了她的身上。她白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只能晚上回家写材料。每当这时,她先把孩子哄睡后再打开电脑,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2019年11月,孩子患肺炎住进了医院。马东娜晚上陪护孩子打点滴,白天到办公室处理事务。孩子拉着她的手哭喊着:“妈妈你别走!再陪我一会吧!”
尽管工作和家务非常忙碌,但马东娜依然每天抽出时间读书学习,自我加压。她认为,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员工群众答疑解惑,满足大家的需求。她自学了有关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管理知识,考取了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获得了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多年来,马东娜凭着对工作的一份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获得中国石油集团直属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她所在的海工事业部也被评为中国石油集团直属机关先进工会组织、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