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休言女子非英物

张晶


尚艳丽


罗继雨


刘嘉 中国石油集团“十四五”规划工作先进个人


段兆芳 中国石油集团 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刘生生 中国石油集团 扶贫攻坚先进个人

    □ 本报记者 孟莹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巾帼建功人物侧记

    万物复苏、梅雪叩春,我们迎来第112个国际三八妇女节。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中国女性“半边天”的地位。巾帼不让须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女性在工作,尤其是科研工作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涌现出一批科研战线上的娘子军。

    石油科技研究所的“定海神针”

    刘嘉是经研院业务部门里为数不多的女所长,其过硬的专业能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石油科技研究所在常规研究任务基础上,还承担了2035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等一系列重要研究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挑战,刘嘉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勇于创新,从国家部委对接调研,到规划顶层设计、方案编制、专家研讨、报告打磨,每一个节点都凝结着刘嘉和团队沉甸甸的汗水和心血。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历经两年时间,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在那些和大家一起加班奋战的日子里,刘嘉带领团队一起研讨解惑,随时调整工作思路,遇到瓶颈时,及时给大家放松心情、鼓舞士气。“刘所长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是我们所的传统”,刘嘉说。决策咨询研究的特点之一就是经常会遇到临时紧急任务。一次,在承接国家部委的任务时,周五下午下达任务,要求下周一就要提交报告,可周末已经安排了孩子的重要事项。刘嘉先作通孩子工作,安排好孩子的日程,然后紧急组织项目组骨干成员组成应急工作组,到办公室集体办公。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在周一圆满完成任务。国家部委专门给集团公司发来感谢信,并点名表扬了刘嘉和团队成员。

    作为科技所的所长,加强团队建设和培养青年人才也是刘嘉心中的重中之重。通过给年轻人压担子、搭台子、师带徒等措施,塑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能打硬仗、科研能力强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团队,年轻人快速增长,多位同志成长为青年科技英才、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年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刘嘉用无私奉献谱写了一首科研人员的奋进之歌。

    搭建天然气信息系统向未来

    段兆芳是一名勇于创新、永不停滞的女性领队。“双碳”目标下,如何让天然气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服务好集团公司天然气业务量效齐增,是段兆芳的理想追求。

    2020年11月,集团公司市场营销工作会提出,全面加强市场营销工作,促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针对公司要求,段兆芳带领团队成员开始搭建天然气市场信息管理系统。2021年2月,系统搭建正式开始。

    刚开始,段兆芳觉得自己和团队是很有经验的。然而,团队的第一项工作就让专家博士们傻了眼。系统搭建需要与需求方进行整体对接,要弄清楚什么单位什么工作需要什么数据,再统筹规划把天然气市场几乎所有相关数据整合起来,精准分类推送不同层级、不同需求的单位。面对困难,段兆芳“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倔劲儿上来了,她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在最短时间内根据分工分别学习、研究、对接系统搭建需求,完成了大规模的搭建实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团队实现了系统的初步搭建和手机APP的试运行。截至目前,这套天然气信息管理系统已初步实现国内外天然气市场信息数据的展示和共享,形成了天然气市场信息数据上报体系。

    工作这么忙,家里怎么办?段兆芳的同事经常听到她让孩子点外卖的电话。“我的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因为我们都很忙,所以10年里,采摘、参观这些亲子活动经常是儿子同学的家长带着去的。”说到这里,她有些哽咽,“但是孩子一直支持着我,因为他知道,妈妈在做重要的事情。这次系统搭建犹如一场高考,能够通关少不了儿子的支持,还有几个月他也要高考了,我相信和支持他,我们一直都是对方最坚强的后盾。”

    乡村振兴路上的

    巾帼之花

    “我的妈妈一直在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我要好好学习,像妈妈一样帮助更多的人。”8岁的孩子自豪地说。因为孩子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介绍父母的职业,刘生生第一次系统地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内容,告诉孩子为什么自己总是在节日期间陪伴在其他小朋友的身边。

    2017年11月,刘生生被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抽调,负责中国石油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相关工作。

    刚接触扶贫工作,刘生生发现上到统筹规划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地区各扶贫项目,下到鸡苗、马、牛、羊、骆驼的养殖,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要做,这让一直做外联工作的她有点难以找到头绪。刘生生一边跟着领导、同事慢慢学习、摸索工作方法,一边利用闲暇时间自学扶贫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经过3个月的时间,她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是根本。作为中国石油“益师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刘生生在新冠肺炎暴发前,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作为领队,每年我都会跟随北京重点中小学的老师到对口支援县,开展示范课讲授和答疑。同时,我也负责安排从支援县选拔的多名优秀教师在北京合作院校的日常生活。”

    但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刘生生积极配合对口支援办调整思路、优化做法,探索新模式,协同各培训单位制定计划,做好课程策划、线上平台的筹建和测试运行等工作,与帮扶小组的同事一同跟踪效果,及时调整更新培训内容,千万百计不落下一个人。通过不懈努力,在2021年累计完成培训7.45万人次,在国资委考核中培训人数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5万余人。

    “我想要在本职岗位上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回馈社会!”刘生生如是说。

    托起海外油气合作 科研工作的“半边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博弈加速升级。中国石油是最早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部署的央企之一,目前海外油气权益当量达到1.0098亿吨。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为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在这个所,女性顶起了“半边天”。2021年,海外所的3位女性科研人员在同一天收到了一份奖状,奖状上全都印着“中国石油集团海外油气合作优秀员工”称号的字样,她们是尚艳丽、张晶和罗继雨。

    中亚俄罗斯地区是中国石油的重要合作地区,作为该地区投资环境研究领域的负责人,张晶始终保持着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进行信息监测的习惯。

    张晶对待工作认真严谨、任劳任怨,是同事眼中“最安静的一级专家”。张晶的同事告诉笔者:“张晶是一位淡泊名利、一丝不苟的老师,她出手的报告永远高质量、零差错,让所有人踏实。”

    近年来,张晶作为项目负责人,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编写的多份材料,为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有人问她,为什么能一口气做14年中亚地区研究,她总是谦虚而幽默地说:“我的精力有限,其他的领域顾不上了,只能一心一意盯着中亚不放喽!”

    在从事中东投资环境研究工作18年里,中东地区负责人、院级技术专家尚艳丽一点一滴积累了数百万字的中东油气投资环境信息及分析报告,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及集团公司领导批示。

    记得在她刚刚开展中东油气投资环境研究的第4、5年,正处于集团公司开展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鲁迈拉和哈法亚油田项目合作的关键时刻,所领导安排尚艳丽及时参与,她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第一时间报送了超过10万字的情报信息,为集团公司3个项目的合作提供有力支持。目前,伊拉克项目已成为集团公司海外业务的半壁江山。

    “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工作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一生奋斗的事业,我非常热爱,并将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她说。

    “之前我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现在是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罗继雨由衷地感慨道。

    罗继雨是一名85后非洲地区的研究人员。她始终不忘学习,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学习时间只能像挤海绵一样挤出来。早上趁着孩子还没睡醒,罗继雨6点多就到单位开始查阅资料、整理工作;中午放弃午休时间,抓紧时间多做一些知识储备;晚上哄孩子睡着后,又继续投入到工作学习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罗继雨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功底。连续7年精心从事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对标工作,创新构建了一套符合油气行业特点、持续动态优化的海外油气业务对标分析体系和流程,推动了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对标管理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