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代表委员关注这些话题

马永生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李永林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石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朱建民 全国政协委员 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


李彩云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 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郑彩琴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高级工程师


姜希猛 全国人大代表 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

    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建议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产业链示范、基础设施布局、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建议国家层面制定CCUS总体发展规划,并将CCUS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工业化利用、封存、碳汇计量等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支持能源化工等行业CCUS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CCUS产业化集群建设,逐步将CCUS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将CCUS项目列为公益性项目,畅通项目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运输管网建设,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带动形成以管网设施和封存场地为基础的区域CCUS产业促进中心;完善融资渠道,设立政府专项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制定适合国情、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对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或碳减排补贴;制定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李哲

    

    扩大全国碳市场规模

    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目前碳市场运行还存在非临近履约时段交易清淡、部分燃煤掺烧机组暂未纳入全国碳市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存量不足、绿电市场未与碳市场衔接、碳市场涉税事项尚未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李永林提出相应建议。

    扩大全国碳市场规模,取消燃煤发电机组中掺烧其他能源比例限制,以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机组升级改造,降低碳排放量。尽快明确其他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点及配额总量分配原则,以便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提升碳市场活跃度。开放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进入全国碳市场,并降低其入市门槛。研究推出碳市场拍卖机制,以应对市场恶意炒作行为,调整短期市场供给,保持碳价相对稳定。探索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可行性,完善并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建议尽快重启CCER项目备案,发挥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发挥CCER对“双碳”目标实现的推动作用;加快构建和完善碳排放的监测报告核查(MRV)体系,强化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强对数据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更加公平的数据统计环境;保持碳市场配额发放标准和CCER使用条件等政策稳定,推动碳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杜燕飞

    

    加强对石油化工行业

    碳达峰监督

    加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的监督指导,加强对各省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的监督指导,避免“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

    在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遏制“双高”项目盲目发展等方面,应按照“整体推进、一企一策”的要求,稳妥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率先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逐步实现物耗、能耗和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按照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通知》的对标能效标准,加强各地区和各重点企业的监督指导工作,监督指导石油和化工重点企业按照最新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要求,加快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节能降碳的改造升级,并关注正在研究制定的“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办法”,根据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严谨测算碳排放量,科学制定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和时间表。在此基础上,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度关注碳捕获、固碳以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与产业化的新进展,与时俱进地完善石油和化工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行动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张雷

    

    大力发展CCUS产业链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可以使二氧化碳资源化,产生经济效益。大力发展CCUS产业链,对于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油田经过不断攻关,现已探索形成较为成熟的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CCS-EOR)技术,获技术专利30件,发布相关标准16项,建成了国家能源CCS-EOR技术研发中心、中石油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试验基地,实现了增油与封存的双赢。目前,该EOR项目是全球正在运行的21个大型CCUS项目中唯一一个中国项目。”李彩云说。

    我国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地质储量近200亿吨,采用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技术,可以增加原油产量超过20亿吨,埋存二氧化碳超过100亿吨。为此,李彩云建议国家出台或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石油企业大力发展以CCUS技术为阶段重点的碳产业链,比如,制定符合国情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把CCUS 项目做成“负碳”产业,建立“碳库”,实现“碳”永久封存;引导社会资金建立CCUS专项基金或直接投入管网等前期建设,通过源汇匹配和二氧化碳运输管道建设,形成若干CCUS产业集群等。 彭冰

    

    进一步支持国家

    一流人才服务西部发展

    过去4年,郑彩琴陆续提出了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为中西部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等建议。其间,她不断思考、广泛调研、倾听民意,聚焦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言献策。今年,她在过去几年建议的基础上再细化、再完善,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一流人才服务西部发展的建议》。

    她在建议中提到,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改善,取得的重大成就都跟西部人才战略密不可分。但不可忽视的是,整个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人才是关键。吸引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等国家一流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服务带动西部发展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不管是企业还是社会,人才都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们需要拿出更多举措、综合施策,为西部地区留住人才。”郑彩琴说。

    关于如何留住人才,郑彩琴认为,企业应明确发展目标,结合实际需要按需引才,为人才提供广阔平台,让人才真正发挥作用。国家和高校要下大力气培养人才,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高人才待遇,激发人才留在西部、干在西部的热情。 徐远震

    

    分布式光伏

    安全事故频发需警惕

    当下,已装机的分布式光伏,因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运输安装中的二次损伤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缺失,上网运行的分布式光伏已发生多起事故。为此,姜希猛提出如下建议。

    规范分布式光伏核心装备质量要求,加快推出国内安全防护强制标准。建议国家能源局及各地能源监管部门建立分布式光伏安全专项监督管理机构或成立专项督察活动小组,全面分级落实分布式屋顶光伏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针对整县(区)分布式光伏试点开展督查活动。建议设立30~50个整县(区)分布式光伏安全规范高质量发展试点。建立分布式光伏行业流通关键设备的抽检机制,抽检产品的质量与企业信用挂钩。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是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经过第三方机构验证后才可以上市。建立抽检产品与企业信用挂钩机制,企业信用对全社会公开,对恶意虚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搭建全国及各省市县分布式光伏大数据平台可视管理运维平台,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建议通过5G物联网技术,搭建分布式光伏大数据平台,实现可视化管理大数据监测中心,将整县(市、区)推进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有效管控,实现各公司上网设备运行发电量测评、组件故障、事故隐患的可视化管理。 张胜杰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