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喻家兄弟的勘探故事

过岩坎,兄弟俩相互照应。


哥哥为弟弟擦拭脸上的汗水。

    □ 陈茂 何茜雨

    虎年春节刚过,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油气勘探按下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快车键。走进遂宁—南充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项目工地,偶遇在勘探队打工多年的测量工喻忠、喻刚兄弟俩,也就有了兄弟的勘探故事。

    一起打工勘探队,测点长度等于红军长征走过的路

    哥哥喻忠,1971年9月出生,初中文化。21岁时,听说勘探队施工作业需要人手,这时,比喻忠小两岁的弟弟喻刚也初中毕业在家。兄弟俩经人介绍,按照企业临时性用工的正规程序,履行相关手续,符合用工标准后,从1992年开始,就来到勘探队打工。队上见两兄弟有一定的文化,人也机灵,就安排他俩到技术含量较高的野外测量施工组。

    为了相互照应,队上安排弟兄俩同在一个班组。经过岗前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勘探项目工地上多了两个陌生的身影。那时测量施工工序还比较复杂,跑前尺、站中尺劳动强度稍大些,兄弟俩一干就是几个月。

    项目结束回到家里,见两兄弟都变得黑不溜秋的,父母很是心疼:“看来这石油队的工作比当农民还要辛苦,你看你们俩的脸都晒得那么黑。”“是啊,野外施工作业宿不定点、时不定食,饿一顿饱一顿的,天天都是爬坡上坎,成天背着太阳下山,哪有不晒黑的。”“那明年就不去了。”“咋个不去,今年打工几个月还学了不少东西,测量工作是技术活,还有好多需要学习的。”

    就这样,不顾父母的劝告,第二年勘探施工开始了,接到施工通知,就随大伙儿上了工地。这一干,就是29年。粗略统计一下,29年中兄弟俩参加了至少70多个项目的测量施工,所测的井位及检波点位达到20多万个,测点直线距离等于红军长征走过的路,那里留下了兄弟俩青春和岁月的印记。

    一块攻坚困难线,野外施工作业没有哪里是轻松的

    几十年的勘探岁月,喻忠、喻刚的足迹遍及川渝、西北、东北等地探区。

    几十年的磨砺摔打,风里来雨里去,兄弟俩测量专业技术不断见长,很快就顶岗成为独当一面的测量高手。据熟悉他俩的队领导介绍,要说工作量,他们在每个工区的进度和质量都是排列较前的。

    “几十年哪个工区最困难,干得最辛苦?”

    “野外勘探,哪个工区都不轻松。要说最困难,还是10多年前在雅安项目施工。那里几乎是天天下雨,山也大,每天上测点,最近的都要走几个小时,一天下来只测得到几个点,出工回来周身糊满了泥巴。后来就干脆搭帐篷住在工地上,每天减少走路的时间,工作量才提高一些。在山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下山简直成了‘野人’。”

    “第二年在青川施工,也是山高坡陡,那个施工难度,一辈子都忘不掉。”

    “今年这个工区,看起来山不高,但陡岩多、刺藤多、芭茅多,到处是刺巴笼,为了保证点位的正点率,还不是只有硬着头皮钻过去。”

    在R1423线采访结束已是夜色较浓,这夜难以入眠,兄弟俩卷起裤腿,被刺扎伤,留下的密密麻麻疤痕,在眼前怎么也挥之不去……

    一直干到五十五,为国家油气勘探尽点力无怨无悔

    从青葱岁月到勘探队,如今已是29个春夏秋冬。哥哥喻忠已是年进半百,小两岁的弟弟喻刚也快奔五。几十年的勘探岁月,除了劳动智慧的付出,每年的务工收入也为改变生活、保证家庭的正常开销提供了资金保障。喻忠的妻子10年前也跟着到勘探队打工,干过安岳项目、合川项目,几年前因儿子结婚后有了孙子,家里离不开人,就回去带孙子了。

    而今,兄弟俩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令人羡慕。哥哥喻忠的儿子已结婚生子,他当上了爷爷。弟弟喻刚的儿子21岁,还在读书。

    问及还要在勘探队干多久,兄弟俩十分感慨。他们说,到勘探队这么多年,还是很有感情的。前些年这边队上的活干完了,也到过中国石油以外的勘探队打过工,一比较,无论从待遇、管理,还是对作业人员的关心尊重,都是这边队上做得好。那边的老板想叫留下一直干下去,没有同意。每年只要项目一启动,还是坚持在这边干。回想起来,这么多年算是为国家的油气勘探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