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改革创新2.0实践

测量先锋一往直前。

    □ 何帅兵 周新宇 苏展 张野

    ——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高质量发展回眸

    “中心全年承接川渝、塔里木项目25个,施测物理点273.1万个,复测井位21.8万个,工程增量8.4%,外部合同收入增长118%,完成经营指标为正,2021年成为公司先进集体。”2月14日,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全面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这个工程中心是如何取得这样成绩的?

    改革创新 项目运作得到新提升

    测量工程中心积极落实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专业化改革配套措施,优化调整了中心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体系。实施测量大专业化改革创新方案2.0,推行“四打破”,深度参与物探项目从技术设计、生产指标到施工组织、过程控制各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工序峰值作业能力。

    “我们构建了新的‘333’管理模式,牢牢抓住生产运行这个‘牛鼻子’。”施工中,中心升级作业“三统一”,统一作业标准,规范放样标准、现场质控、HSE等25项具体内容;统一操作规程,优化物探放样APP,“杆高”自动清零;统一管理流程,夯实标准化、流程化基础。实施管理“三靠前”,中心班子成员靠前履职,集中挂职督导,把控工序方案计划实施到位;业务室组靠前帮促,全程参与项目运行,形成上下联动;技术人员靠前支撑,常驻现场把关,实时提供工程技术服务;促进生产“三提升”,以项目“测量一次性合格率”为目标,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升生产质量;发挥大专业化优势,优化项目方案和运行时间节点控制,加强装备及软件保障,提升作业时效;把好第一道关口,做到工序无缝衔接、服务保障有力,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形象,有力保障了6个物探项目,成功打造出西南油气田“精品工程”和塔里木油田“示范工程”,甲方满意度达到了100%。

    科技创新 特色技术实现新突破

    测量工程中心重员工首创,扬工匠精神,积极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创新集成应用实践,不断铸造山地测量特色技术品牌。

    他们以“郑家志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积极打造技术创新团队,集中组建技术、技能人才团队30人,形成更大的攻关合力。同时,落实上级政策,完善激励措施,支持技术人员参与各级技术课题研究,提升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围绕项目生产,中心加大8项已有成熟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通过应用“物探放样APP实现自动化网格编号”新方法,完全取代以往人工推算。根据上级安排,首次在万顺场三维项目使用GMshot软件预设计成果测量放样、在眉山北三维项目采用激发点桩号智能识别技术,促进了地震勘探信息化、智能化。

    中心注重传承创新,立足作业现场,针对施工中的瓶颈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技改革新和群众性研究。2021年获得创新成果7项,创效上百万元。其中,参与主研《山地物探钻机实时定位数据传输与监控系统研制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千寻位置高精度定位技术首次应用于塔里木探区,获甲方充分肯定;“震源测量施工方法的改进及应用”等2项创新成果获分公司基层职工创新“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1人获西南分公司“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经营管控 提质增效取得新亮点

    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2021年市场双向“剪刀差”形势严峻,测量工程中心精细产值分配,精准预算下达,严控单点成本,精心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

    中心依法合规经营,规范薪酬管理,完善基础数据台账;加强财务稽核,实施内部审计3次;开展合同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按规定程序办理合同35件。同时,深化内部挖潜,精细资源配置,避免现场资源冗余。通过优化项目管理提高生产日效和合格率,从源头控制现场成本;通过推行设备“包干制”,维修费同比下降6.5%;通过狠抓作业现场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项目平均单点人工成本同比下降5%,单点材料费用同比下降5.6%。

    另外,中心聚焦客户需求,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开发外部市场。2021年,相继承接长宁页岩气公司宁240井区无人机地面调查项目、大庆物探一公司合川149三维测量、大庆物探二公司自215三维测量等项目,外部合同收入同比增长118%。在高木顶项目使用“激光雷达+XC固定翼无人机”首航成功,现场定位、DEM建模精度更高;航拍业务首次进入塔里木市场,圆满完成乌泊尔线束项目航摄任务,实现第一次高海拔地区(最高海拔4200米)无人机作业,市场反响良好。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