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化行业稳中求进需打好“六大攻坚战” |
|  |


|
□ 本报记者 孟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经济业绩大大超出预期。2月1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召开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1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8%;进出口总额8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远超年初预期,尤其是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2021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业绩非凡
202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做好石化产业“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2021年我国石化行业运行特点可以用4个历史新高、4个数量增加、3个首次下降以及一降一升来概括。
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947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45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6万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30%和126.8%。中国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范敏表示,分板块看:2021年,油气开采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1.1万亿元和165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533.8%;炼油业累计实现营收和利润分别为4.4万亿元和187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18.2%。
此外,化工板块利润总额和化工板块收入利润率也均创历史新高。2021年,化工板块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7932.2亿元,超出化工板块“十三五”最好的年份31%;化工板块收入利润率首次达到9.16%,高于“十三五”最好年份2.27个点。
“4个数量增加”具体体现在:一是原油天然气产量增加,2021年油气总当量产量增长5.1%,其中原油产量为1.99亿吨,同比增长2.4%;天然气产量为20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二是原油加工量及其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增加。2021年,我国原油加工量突破7亿吨,同比增长4.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5.7%。三是主要石化产品的进口量和消费量增加。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加10.3%,乙烯进口增加4.5%、消费增加16.9%,纯苯进口增加41.1%、消费增加12.3%。四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增加。截至2021年年底,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为26947家,比上年底增加908家,这是连续5年减少的情况下首次增加。
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原油对外依存度以及主要合成材料进口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同比下降5.3%;原油对外依存度由上年度的73.6%下降至72%。“这是国内原油进口量和原油对外依存度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傅向升认为,“原油进口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高油价,去年布伦特均价为70.72美元/桶,比上年度均价上涨69.4%。此外,“三桶油”实施的油气增产七年行动计划和国内“双碳”战略的推进也是原油进口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根据石化联合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合成树脂进口量同比下降16.5%,合成橡胶进口量下降16.8%,合成纤维单体进口量下降25%。傅向升分析认为,合成材料产品进口量下降,既体现了国内新增产能对供应能力的补充、技术创新对部分高端产品短板的填补,也说明了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尚未完全修复,以及房地产不景气、汽车产销低谷,都对石化材料市场造成了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很多石化产品进口量下降,而进口额却大幅上升。例如,原油进口量下降5.3%,进口额却大幅上升42.9%;有机化学品进口量下降13.7%,进口额却上升27.6%;合成树脂进口量下降16.5%,进口额却上升17%。傅向升表示,这“一降一升”说明去年国际原油价格和石化产品价格都是高位,所以造成量减价增。
稳中再求进,全力打好稳增长“六大攻坚战”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石化联合会预计,2022年行业总体将以稳为主、稳中提质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但主要指标增速将放缓。上半年增速可能较低,下半年有所加快,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全力保稳是基本目标。石化全行业应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打好稳中求进的六大攻坚战。”傅向升强调。
保供稳价。保障化肥、农药等农化物资的供应和价格稳定,是石化产业和广大石化人保障老百姓饭碗的重大责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正多措并举确保春耕用肥,河南省等也在倾力纾解化肥运输难题,石化联合会也正在研究保春耕用肥的方案,广大化肥农药生产企业正在为春耕备肥备药。保障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能源的供应,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职责。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这是做好油气能源保供的总遵循。保障石化产品供应链的安全,是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任务。各企业要努力确保生产稳定、安全有序,产品链供应链稳定。特别是保障轻工、纺织以及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所需石化产品和化学材料的稳定供应。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基本盘,是稳增长的压舱石。石化产业要保增长、稳增长。一是要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快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要借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三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这个重要群体。
战略新兴产业培育。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是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每一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工新材料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和高性能化学品的配套与保障。一是重点围绕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八大系列化工新材料在高端化上再有新突破;二是重点围绕攻克一批重大需求的“卡脖子”技术、优化一批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关键配套原料、抢占一批高科技制高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聚集区这六大重点任务再上新台阶,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取得新跨越;三是重点围绕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高性能膜、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及可降解塑料、配套专用装备提升五项重点工程的配套能力再有新提升,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配套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是保增长和稳增长的要害所在。应当以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为重点,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和战略新兴产业配套,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把组织实施创新工程作为提升石化产业供给能力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加快补短板,创新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创新加快石化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大大提升石化材料和石化产品的高端供给能力。
绿色低碳发展。进入“十四五”,石化产业绿色发展面临“双碳”战略的实施。打好绿色低碳攻坚战,一是要认真研究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二是优化石化化工行业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稳妥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率先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三是科学严谨做好自己的功课。企业加快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节能降碳的改造升级,科学制定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和时间表。
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培育。新的一年,石化行业需继续加大绿色化工园区和智慧化工园区的创建与试点示范,强化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联盟的工作,统一标准开展全国化工园区的统一认定。此外,石化行业应加大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通过合理延伸产业链,切实提高资源产出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