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伊核协议谈判或将达成 海量原油冲击全球市场




2月8日,美国与伊朗在维也纳正式开启第八轮谈判。最近释放出来的消息是:谈判几近达成一致、不排除数日内达成协议的可能。 如果第八轮谈判能够让美伊摒弃前嫌、再次达成历史性的和解,预计2023~2024年,伊朗油气市场将重新对外开放,吸引大批的外国投资者回归或进入伊朗市场。但这也仅有两年左右的时间,除非拜登能够连任。而一旦特朗普卷土重来或共和党其他候选人上台执政,不排除美国对伊政策又会发生大的转向。


手机阅读请扫二维码

    美国对伊朗制裁的不断加码使伊核协议的履约走进死胡同

    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历史性达成解除对伊朗制裁的伊核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实际上这是美国与伊朗通过双边谈判达成的,其他国家的作用有限)。

    2018年5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

    2019年5月,美国重启对伊朗的“二级制裁”,涉及军事、航空、能源、汽车、金融等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全球所有的跨国公司在上述领域均不允许和伊朗有任何往来,否则就要面临美国的“长臂管辖”。

    2019年5月以来,伊朗针锋相对,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但承诺所采取的措施“可逆”。

    随着拜登上台执政,美国民主党政府对伊朗的政策开始调整。2021年4月,相关方在维也纳重启伊核协议谈判,讨论美伊两国恢复履约问题,美国是间接参与谈判。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七轮谈判,初期的频率非常高,每轮谈判持续一周左右。

    第七轮谈判2021年12月初开始,17日结束。第七轮谈判结束后,欧盟、伊朗、中国、俄罗斯等方对谈判结果评价积极,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方则显露沮丧和悲观情绪。

    谈判之所以出现多轮的“拉锯战”,主要还是美国和伊朗谁先退一步的问题。伊朗的立场是,美国必须先解除全部的制裁(包括对伊朗革命卫队等强力部门和领域的制裁),伊朗才可能停止提炼浓缩铀(研发核武的关键)活动;而美国的立场正好相反,伊朗必须先停止核武器研发,美国才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就这样,双方为谁先让步争执不下,谈判氛围时而轻松和充满希望,时而让外界感到道阻且长,因为双方立场无法调和、差距太大。外界普遍认为,各方对谈判结果的立场差距预示着下一阶段谈判难度或将增大。

    此“伊核协议”非彼“伊核协议”

    2015年奥巴马时期达成的“伊核协议”(JCPOA)是一个一揽子的全方位解除对伊朗制裁协议,其力度之大,美国的“让步”之大,世所罕见。这才有了特朗普上台后,觉得美国遭遇“不公”,没防住伊朗下步的弹道导弹发展等关键敏感领域,于是不顾国际道义,公然单方面退出JCPOA。可以预见,这一次新版“伊核协议”即便达成,但肯定不是JCPOA的简单恢复。

    据路透社报道,目前谈判已形成一个基础文本,是个“缩水”版本,大约20页,大致内容是分两个阶段重返伊核协议。初始阶段是伊朗停止3.67%丰度的铀浓缩,美国允许韩国解冻70亿美元伊朗资金,伊朗释放在押的美国人等;初始阶段完成后进入正式执行阶段,伊朗在更多方面限制核研发,美国进行更大范围的制裁解除,其中会以美国总统签发豁免令的形式重新允许伊朗石油出口。

    不过这一“缩水”版协议的真实性遭到了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的否定,从而显示这很有可能只是美国单方面的草案,而未经伊朗认可。哈提卜扎德还强调,随着伊核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或许会有更多歪曲事实的信息出现。

    说是缩水,其实是说不如预期,或达不到2015年核协议的时期的一些标准。比如2015年核协议的一个基本设定是确保伊朗积累一枚核弹所需核材料的时间在1年以上,但此次随着伊朗核能力的提升,估计只能把时间维持在半年以上。另据消息,伊朗本来提出要让美国作出保证,比如保证不退约,保证制裁解除不是纸面解除而是在商贸活动中产生实际效果,这在实际中很难操作。

    未来数天或数周,美伊团队必将围绕这个文本及争议问题(如解除制裁的范围,限制核研发的程度,初始阶段的时长等)讨价还价。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想尽快达成一致,而伊朗却想再拖一拖,以争取更有利的结果。而且,自去年4月启动谈判以来,明显看出,伊朗的谈判优势在扩大,谈判结果正朝着更加有利于伊朗的方向演进。

    伊朗在外交上的老练和对谈判节奏的把控,根本不像一个中等地区强国,而是全球性大国的范儿。

    伊朗原油大规模“杀回”国际市场或将推动国际油价显著走低

    本轮美伊谈判,谈成的可能性较大,只要伊朗别太“得寸进尺”。于美国而言,拜登政府需要这样一个外交胜利助力其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中保持尽可能多的优势,同时也是继续坚定美国“抽身中东”的一贯战略。

    对石油市场而言,目前伊朗的石油生产能力约为400万桶/日(年产2亿吨,能迈上全球第五大产油国的位置),其中约有45%左右供本国消费(180万桶/日)。在没有制裁的情况下,伊朗每天的原油平均出口量在200万桶以上,主要出口对象是欧盟、中国和印度,出口量均在60万桶/日左右。由于美国恢复制裁,伊朗原油(含凝析油)日出口量由2017年的近250万桶下降至2020年的40万桶,缩水84%。即便这样,伊朗经济竟然没有崩溃,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也没有把伊朗压垮。伊朗经济和波斯民族的韧性可见一斑。

    在天然气出口方面,近两年美国对伊朗升级制裁期间,伊朗的天然气主要出口到伊拉克和土耳其这两个邻国。例如,2020年,伊朗对外出口天然气1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伊拉克和土耳其分别占64%和33%。近年,伊拉克进口伊朗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以满足其短缺的电力供应。由于没有其他大型出口通道或LNG出口终端,即便制裁解除,伊朗的天然气出口格局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如果此次缩水版“伊核协议”能达成,美国随即解除对伊朗的石油制裁,那么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伊朗对外石油出口将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每天新增200万桶的原油注入国际市场,这不是个小数目。这将使得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由富余150万桶/日左右的紧平衡状态快速转变为300万桶/日以上的宽松模式,由此导致油价显著下降。最近,布伦特油价在冲到95美元/桶以上后,又开始回落到92美元/桶左右,下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易者对伊朗原油即将进入国际市场的预期,尽管乌东危机恶化促进油价上扬。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