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气和新能源 |
|  |
|
新疆油田超稠油老区转驱泄开发规模应用效果显著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楚怡 李玄) 截至2月8日,新疆油田重油公司首个VHSD试验区自调整开发以来累计产油突破30万吨。目前,产油水平达300吨/日以上,较调整前提升2倍,开井数较调整前下降70%,实现了“多井低效”向“少井高效”的成功转型。
该公司历经2年不懈探索,一路攻克老油藏地层亏空大、吞吐热采效率低等地质难题,创新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超稠油老区吞吐后转驱泄开发的关键技术体系,即建立了隔夹层三维属性模型,构建了VHSD和SAGD立体蒸汽腔动态描述技术,建立了老区VHSD和SAGD全生命周期生产模式及调控技术体系,实现试验区单井日产油提升2.5倍,采收率可达50%以上,是常规吞吐开发采收率的2倍以上。
通过开展注采优化、分类调控和配套措施辅助生产,3个试验区产油水平升至840吨/日,年采油速度从0.8%提高到2%,成功激活老区新动能。
大港油田采油三厂攻克碳酸岩油藏控水难题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学立) 2月10日,大港采油三厂碳酸盐岩特殊类储层应用新技术挖潜传捷报,官86井实施新型堵剂选择性堵水一体化措施后,含水下降至53.4%,日增油4吨,破解特殊类油藏出砂出水、低产低效开发窘境。
采油三厂针对高含水井逐年增多的现状,加大措施结构调整力度,向控水增产型和效益型措施转变,优选部分高含水井开展堵水试验,持续攻关化学堵水工艺技术体系,从措施选井、堵剂体系和封堵段塞方面开展优化攻关,形成了孔隙—裂缝型、裂缝型、底水型3种堵水模式。
这个采油厂根据开发生产难题“对症下药”,在措施选井及出砂水淹层潜力精细识别上,选取脉冲氧活化测井技术,有效消除地层污染及地层亏空大造成高吸水强度的假象,真实还原储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潜力;在现场作业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试验了碳酸盐储层特殊堵剂体系。据悉,官86井目前生产稳定,且含水呈下降趋势,产量有望继续回升。
华北油田采油四厂“三大系统”多举措节能提效
本报讯 (通讯员 韩羽 陈夏欢) 为进一步夯实提质增效根基,圆满完成节能指标,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注、采、输”三大系统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强势开局。截至2月11日,采油四厂共制定节能措施18项。目前,油井调参工作已开始实施,措施全部实施后,预计全年可节电约300余万千瓦时。
该厂工程技术人员分析2021年节电工作效果,对生产参数偏大的油井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生产情况进行降冲次、调小泵;对地层能量低、长期动液面偏低、供液不足的井,实施间开摸索。通过定期开展内漏检查,及时组织更换,有效提升注水机泵效率。针对管网效率低于70%的站点,计划开展高低压分注、解堵降压,减少管网损失,实现节电效益。认真梳理全厂在用输油泵、热水泵等设备,实现节能降耗。集输系统措施实施后,每年可节约电量40万千瓦时。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天然气处理量实现虎年“开门红”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元福) 2月10日,笔者从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生产运行科获悉,开年以来,天然气净化总厂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严明的工作纪律,累计处理天然气15.3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37亿立方米,日处理量始终保持在4800万立方米以上高位运行,实现虎年生产任务“开门红”。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是国内最大的含硫天然气处理厂,拥有在运净化装置16套,具有日处理天然气5880万立方米、年处理天然气20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承担着西南油气田2/3含硫天然气的处理任务。2022年,该厂计划处理天然气145亿立方米,约占西南油气田产量的37.7%。
针对高磨地区、万州分厂高负荷运行以及川东地区其他装置低负荷运行现状。该厂制定高负荷运行方案,积极探索降压运行,科学合理分解任务,动态优化气量调配,保证高磨地区及万州分厂装置“吃得饱”,川东地区其他装置“吃得好”,确保装置经济高效运行运行。
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技术“小投入”解决“大问题”
本报讯 (通讯员 郑水平) 2月7日,从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传出利好消息,该厂在一口低产井上实施机械堵水技术后,见到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截至目前,该井已正常生产79天,累计产油851吨,综合含水降至68.2%。
杜813-41-68井属于杜813兴隆台西的一口超稠油生产井。措施前,该井含水高达93.7%,日产油仅为1.6吨。资深技术人员表示,如果出水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不仅会造成油井产量下降、设备损耗加大、成本投入增加,甚至会导致储量下降等诸多“大问题”。为此,技术人员与采油厂地质人员紧密结合,将机械堵水技术与油井储层性质、固井质量、产出液水性、生产状态、井间关系等因素充分融合,再使用投入仅为其他治水技术1/10的机械堵水技术“锁定”出水位置,实施有效治理,解决了“大问题”。措施后,杜813-41-68井日增油最高达到11.9吨,含水下降了25.5%。
大庆装备吉林分公司再制造产业收入上亿元
本报讯 (记者 王志田) “去年一年,我们生产再制造类产品9.3万吨,实现收入3.9亿元。”2月10日,大庆装备制造集团吉林分公司经理张国臣告诉记者,该分公司在油田废旧物资设备上动脑筋,聚焦打造再制造支柱产业,变废为宝,实现了价值最大化,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据悉,吉林分公司实施废旧物资设备再制造,是以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油田报废淘汰的大量废旧物资设备为原料,通过机加、热处理等工艺,再制造成油田以及社会大量需求的原材料或产品,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再制造类产品生产中,吉林分公司打破组织结构,强化内部调剂,先后调整100多人次投入到页岩油项目部废旧油管焊接管排路的紧急工作中,连续加班0天,完成了3500个管排路的焊接工作量,2021年共生产管排路6000吨。废旧抽油管和抽油杆料头是制造平衡锤的原料,抽油机涂装分厂通过对各工位有效工作时间进行写实,绘制各项产品的节拍流程图,自制平衡锤压型工装、焊接机器人工装和平衡锤混凝土振动器等,再制造平衡锤实现20个/日的稳产。
长城钻探强化技术支撑助力稳油控水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楠 于瑶函) 2月8日,长城钻探地质研究院在海外G油田精准实施“一井一策”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结合酸化解堵、分层堵水等措施工艺,助力甲方实现稳油控水。1月底,该油田G-34井采取封堵主要吸水层的措施后,油井含水由78%降低至20%,日产油提高将近4倍,稳油控水效果显著。
G油田经过14年的开采,目前面临井网不完善、水淹层位不明、生产井出垢出砂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技术难题,长城钻探地质研究院发挥技术优势,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研究,结合海外现有的措施工艺条件,对低产低效井开展“一井一策”的“把脉问诊”,逐步形成了适合该油田一系列稳油控水措施增产配套技术。目前,实施12口增产措施和12口加密井,全油田综合含水降低4%,预计提高油田采收率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