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苗,从这里启航 |
|  |
 老师授课。
 学员交流。
 互相探讨。
|
□ 明华 陈新彬 杨青 马琳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入职员工培养初见成效
一年之际在于春。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在这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时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事处及技术培训中心精心设计的“青苗”培养计划初见成效,经过新员工专业软件基础操作及工区实操培训后学员们收获满满。
“青苗”培养 稳步推进
青年是企业的未来,青年是企业的希望,青年是企业强盛之基。
大变局下的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青年英才的加入,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为广大青年员工施展才干、成长进步搭建了广阔舞台。
为贯彻落实中国石油人才强企工程实施要求,健全“生聚理用”人才机制,勘探院紧紧围绕“十四五”战略目标,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转型能源研究院需求,聚焦基础性、专业性、战略性、新事业等领域人才布局要求,完善和强化与新时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员工基础培养工作,于2021年2月建立符合成才规律的人才识别和培养机制的“青苗”培养计划,勉励新员工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嘱托,加快新入职员工成长成才进程,切实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储备。
“青苗”培养计划面向入职1~3年新员工,以加强企业文化导入、促进新员工快速融入工作团队为培养重点,通过油田现场生产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基础软件操作学习、工区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操及项目实践等系列梯次培训,提升新员工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为创新科研思维夯实基础。
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
新入职员工普遍历经高层次学术训练,而实现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和重点深入相结合、研究中国和借鉴外国相结合、个人钻研和集体讨论相结合是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的必由之路。接受从理论知识启发到工区实操的全面培训,有利于建立新入职员工完善的科研思维框架、掌握科研工作流程,有利于实现学完即可投入生产实践的阶段培养目标,进而实现岗位工作独立执行、岗位职责完全胜任的中长期培养目标。
基于此,1月4~26日,勘探院人事处及技术培训中心开展为期25天的新员工软件基础操作及工区实操培训。此次培训采取分组、分专业轮训,其中勘探开发相关专业受训52人,累计受训时长120小时;综合专业受训25人,累计培训时长16小时。
勘探开发专业受训培训内容为:理论知识、上机操作及小组工区实操3项内容;综合专业人员则通过上业务全生命周期模拟,深入了解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历程。
勘探开发学科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以petrel软件为主要平台,以解决油气田实际生产问题为导向,以工区项目汇报为最终考核方式。其中,工区实操为期1周,各小组内由勘探学科学员完成实际工区地质建模建立及储量评价,开发学科学员在地质模型基础之上完成动态历史拟合、产能预测及开发方案编制。从学员组团到获取原始数据、从数据处理到模型输出再到组织、提炼及汇报仅一周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对学员专业基本功、培训接纳程度、团队协作提出极高要求。培训输出最终以小组汇报呈现,汇报涵盖包括地震构造解释、相模型、属性模型、历史生产曲线拟合、产能预测及开发方案设计等方面。
培训结业汇报邀请评委11位,其中斯伦贝谢技术专家6位,勘探院技术专家5位。评委从各位学员汇报内容、汇报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普遍认为新员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对新员工在短时间内高水准完成工区工作给予了肯定与高度赞扬。
在此次培训过程中,全体新入职员工静得下心、吃得了苦,通宵达旦解决问题、用心做到更好,用饱满的热情展现了“新鲜血液”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
学习中成长,成长中成才。3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学员们收获满满,感悟颇深。
张艺琼:从Petrel软件基础小白到自如地打开操作界面处理数据,我们在不断摸索、学习,在创新中前进。每一位学员都是最上进的石油地质师、石油工程师。犹记得技术培训中心进门大厅的墙上写着“高学历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人才交流基地、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优秀的人应该到优秀的平台,同优秀的前辈学习,与优秀的同侪共事。同事们的优秀也让我十分震撼,未来路还很长,我们将全力以赴时刻准备着。
卫晓怡:“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如果想得到乘法的效果,需要团队的每个人同心同德、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好每个细节,不能“站在原地瞎努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遇到问题和难点,跟团队组员一起讨论,往往就会得到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当工作烦闷或者模拟模型受挫,与大家聊聊天,那种挫败感就会烟消云散。感谢我们组每一位成员的付出和包容。犹记得我们组全员23时30分还在加班跑模型的盛况;犹记得凌晨1时,我们还在讨论ppt的某一页应该转换一下思路;犹记得我们在汇报前,手叠着手喊加油的鼓励……只要大家在一起,就没什么担心和害怕的。我想,正是这份信任和每个人出色的努力,让我们获得了本次小小的成功。
王忠楠:软件操作课程令我进一步掌握了Petrel RE和Eclipse的很多基础和进阶的操作,解答了我在过去使用软件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理论基础课上,我们重新复习了一遍各自所学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我很庆幸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将这些有些生疏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工作一年后再次重温这些本科时所学的内容,也让我对它们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感叹知识的常看常新。
最后一周的Workshop,我和同组的组员一同完成了培训要求的任务,地质组同事建立的地质模型既完善又严谨,令我在后续的动态历史拟合、开发预测工作中减少了很不不必要的调整与麻烦。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我自认为在软件操作课程是学习地十分认真,但是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在汇报前的最后几天则让我感到干劲十足,虽然十分疲劳,但是累得很快乐,最终我也自认为比较完美地完成了我的任务。
丁海峰:经过3周的技术培训课程,我收获很大。前两周理论课程学习使我对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测井解释、新测井技术系列有了深入了解,为后面实际数据应用与正确解读奠定基础。第三周软件实操课程,利用实际工区数据完成油田储量评价与方案预测,通过整个工作过程,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了项目工作流程和软件操作技巧。此外,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加深了同事间的了解。通过汇报答辩与评委点评,使自己认识到工作存在的不足,明确实际工作中应该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