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油气开发大有可为 |
|  |

|
□ 本报记者 张学青
1月14日,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海油能源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超越历史最高点,海洋天然气资源开发已经向深水、超深水迈进,海上油气生产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海洋能源将成为能源增长的原动力。预计2022年中国海洋原油产量达到5760万吨,同比上涨约5.4%,占全国原油增量的80%左右,继续保持全国原油增量的领军地位;天然气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同比上涨约6.7%,占全国天然气增量的12%左右。
海洋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2021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活动回暖,全球海上钻井工作量明显增加,初探井、评价井总量为481口,同比增长17.8%;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快速复苏,新建投产项目86个,同比增长43.3%,占油气新建投产项目的52.8%。受前期投资降低、OPEC+限产、疫情蔓延、极端气候以及生产事故的影响,海洋石油产量持续下降,全球海洋石油产量约2560万桶/日,同比下降3.76%;而全球海洋天然气产量小幅增长。全球海洋天然气产量达11399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1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
2022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活动继续提速,预计海洋油气勘探投资为244亿美元,增长15.6%。海洋油气开发亦将持续恢复,预计全球海洋油气新建投产项目74个,较2021年减少12.9%。2022年海洋油气产量将大幅增长,预计全球海洋油气产量将有所回升,恢复到2690万桶/日,得益于疫情得到控制、油价高位运行以及新建项目投产的影响;全球海洋天然气产量增长提速,预计全球海洋天然气产量达1.2085万亿立方米,增长6.0%。
2021年,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深水取得重大突破,开发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海域首个大型深水自营气田陵水17-2气田群于2021年6月25日顺利投产,标志着中国已具备1500米超深水自主勘探开发能力。2021年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创新高,成为中国原油产量增长的主力军。预计中国海洋天然气产量达196亿立方米,同比增速5.4%,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6.7%;随着陵水17-2、流花29-2气田相继建成投产,深水、超深水将成为增量贡献主力。
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扎实推进增储上产工作。预计2022年海洋原油产量约为5760万吨,增加5.4%,占同期全国原油增量的80%左右,继续保持中国原油增量的领军地位;中国海洋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有望首次突破200亿立方米, 同比上涨约6.7%,占全国天然气增量的12%左右。
2021年中国海洋油气投资和招投标活跃,资本支出预算为648亿~7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0%。开发支出比重最大,达到61%;勘探和生产支出比重分别为17%与20%。2022年,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扎实推进增储上产工作。
海上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大幅加快,新增装机容量1104万千瓦,同比增长32%;累计并网装机规模达4540万千瓦。预计2022年新增装机将再创新高,但受中国增速下降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全球新增装机规模预计1000万千瓦左右。
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再创新高,新增并网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左右。2022年后,中央财政补贴完全退出,海上风电发展面临较大压力,预计新增规模将大幅降低。2023年后,随着风机技术进步降本,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海上风电装机量将逐步回升,重回快车道。中国海上风电建设成本有所上升,政策维持行业乐观预期。
海上漂浮式光伏资源潜力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全球普遍存在光照资源、土地资源与负荷空间分布不匹配的问题。海上漂浮式光伏是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我国近海海面光照资源较好。据估算,近海仅1‰面积得到开发,装机容量可达7000万千瓦。
海洋“绿氢”成为主流选择。从当前和未来制氢项目数量和产能等指标分析,“绿氢”项目已成为增量主要来源,“蓝氢”紧随其后,成为氢气增量的第二大来源。新增“灰氢”项目投运时间主要集中在2025年之前,随后将因污染问题被市场淘汰。“蓝绿氢”概念获得关注。海上风电制氢规划项目领跑“绿氢”生产领域。
海洋生物质能潜力巨大,成为当前生物质能领域研发热点。海洋生物质能是当前生物质能领域的潜在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尚处研发起步阶段,尚无商业化案例。我国拥有21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滩涂,可以发展海藻生物质能的空间十分广阔,理论上利用我国1%的海域培养大型海藻就可以产生1.3亿吨乙醇,可以代替大量的现有石油需求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海洋能源投资仍将增长并集中于资源优势地区
2021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持续低位运行。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约为1363亿美元,同比下降2.2%,占全球油气开发总投资的33%。从区域看,全球海洋油气投资最高的区域是亚洲和欧洲,投资下降主要源于北美和亚洲投资的大幅减少。油气投资结构较为稳定,工程费用占比最大,约为总投资一半。2022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有所增加,预计小幅增长至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1%,占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的32%。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规模持续增长,且明显向清洁化方向转变。随着低碳转型进程的持续推进,天然气在能源行业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气体产量占比已从2011年的38%增长至2021年的44%。技术进步使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本下降,海洋作业水深不断刷新,其中,美国墨西哥湾和巴西盐下仍是最受关注的深海油气区。
海洋开发项目数量分布高度集中,石油公司或将面临项目接替风险。中国海油的开发项目数、在产项目数均排名第一。资本性支出降低,操作成本相对稳定。随着国际油价持续增长,主要公司海洋油气资本性支出合计从2011年的1559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2042亿美元。而后随着油价回落,主要公司资本支出下降。主要得益于资源优势,委内瑞拉、伊朗、卡塔尔等国家石油公司资本性支出较低,海洋油气操作成本相对稳定。
海洋油气项目盈利水平总体向好,但盈利能力两极分化。未来,主要公司盈利水平较高的项目主要位于鲁卜哈利、阿拉伯湾北部的Widyan、巴南三角洲沙巴、吉普斯兰岛以及北海北部,作业者包括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壳牌和埃克森美孚。
可再生能源投资方面,国际石油公司的低碳兼并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全年低碳兼并购额将创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披露的低碳兼并购交易金额超过2020年全年。可再生能源投资收购与直接投资是快速开展低碳业务的重要方式,直接投资与收购成为最受欢迎的低碳兼并购方式。低碳业务是紧跟能源转型趋势的必然选择。
陆上风光发电与生物燃料等低碳技术更受能源公司青睐。除此之外,海上风电、氢能、充电网络建设等在近几年的关注度显著上升,氢能、充电网络、核聚变、碳抵消等产业整体处于前瞻布局阶段,尚未形成较大规模。长期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布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更多地区的低碳增长潜力将会进一步发挥,形成全球化投资的格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