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擎旗掌舵扬帆起 |
|  |
|
□ 马超 张雯
——冀东油田南堡第一工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融合工作综述
1月21日10时,室外气温零下11摄氏度,冀东油田一号人工岛上采油班员工田宝伟和刘陆在南堡101X22井前清蜡,寒风吹得工服呼呼响,胸前的党徽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党旗所指的地方,就是党员行动的地方。2021年以来,南堡第一工区党支部通过把稳思想之舵,抓牢实干之桨,扬起文化风帆,积极实践探索“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的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工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思想为舵
催生“红色细胞”
在党建引领下,南堡第一工区党支部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培训方式,开展“一日三餐”学党史、“党史午间60秒”,开设“相约星期三”和“党课开讲啦”专栏,深入推进学党史,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成立党员干部宣讲队,开展“走进岗位+宣讲入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组织“爱岗位、明职责”岗位讲述活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让党员在精神宣贯和生产工作中做到先领悟、先行动,发挥引领群众的示范作用。2021年,这个区累计推送党史题目205道、党史大事记100篇,播出党史音频100条,72人次党员参与午间党史播报。
规范支部议事制度,制订《第一工区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将安全环保、重点工程、班组长任免等纳入支部议事范围,强化支委职责履行,落实“1+N”岗位责任制,对《指导手册》中工作职责和履职清单进行完善,增加党员义务和党建“一岗双责”责任,制成口袋书随身携带。通过建章立制,党员干部在思想行为上更加规范,干事做事上更有冲劲儿,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党支部在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作用得到了发挥,为催生“红色细胞”找到了有效方法。
实干为桨
激发“红色能量”
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让党建与生产工作准确对接,是第一工区党支部的重大课题。
这个区积极探索党建模式与生产模式的深度融合,在“吨油必争、大干一百天”百日会战中,积极创新管理思路,推行“党员阵地”,由党员承包重点井,通过“查、看、听、摸、闻”为油水井“量身定制”相应措施,大力挖掘油井潜能。持续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提升,由党员与员工“1+1”结对检查整改属地内设备设施的“低老坏”问题,做到不留隐患、不留死角,为工区绿色矿山建设加油助力。
加强党员责任区建设,将党建工作与难题攻关、岗位练兵紧密结合,实行党员发展与骨干培养的“双向培养”。组建由党员带头、群众结对的“N+X”党员责任区,围绕提质增效工作,把水质处理、自主维修和项目改造等生产难点攻关作为党员、骨干锻炼与检验的舞台。李峰创新工作室、旗帜青年突击队,他们明职责、亮身份、亮旗帜、亮业绩,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的实干担当,为工区的稳产上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红色能量”。
探索开展党建互联共建,在“联学、联创、联享、联动”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展全面检查、互教互学、主题党日、典型宣讲和红色教育“五个一”活动,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鲜活,党建引领生产的作用更加突出。不仅如此,该党支部还与陆岛海防派出所构建了“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企业内外党建互联共建新格局。
文化为帆
闪耀红色党徽
如今,党建引领已深入到第一工区的每个角落。这个区选树“海岛之最”先进典型,树立党员“启明星”,展示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顶得住”的本色。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们的“明星效应”,第一工区让油田公司级培训师李峰牵头作为党员服务站技术培训组组长,带领技术大拿们开展创新创效和培训工作。虽然只是个工区内的党员服务站小课堂,但这里更像是技术人才的“摇篮”,第一工区的技术骨干大多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每年,他们还会有三、四项革新成果在冀东油田获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里,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已累计创效2000余万元。
2021年以来,第一工区“我为员工群众办实事”落地有声,20余名党员人背肩扛沙袋修葺围埝,解决生产难题;为采油班值班室连通生活水、单井点员工采买生活用品,解决了岗位员工生活问题;借助“海岛”心田工作室,通过访谈、沙盘游戏,帮助员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一项项暖心的工作,营造了工区和谐温馨的“家文化”,不断提升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员工的幸福感。
“风劲浪急党旗红,擎旗掌舵扬帆起。实践证明,只要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的结合点,做到党建引领、工作相融,那党建与生产就不再是‘各自为战’,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就会拧成‘一股劲儿’,向着工区高质量发展目标扬帆起航!”冀东油田南堡第一工区区党支部书记焦红梅如是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