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锚定效益目标破浪行

储气库。 储气库。


党员一马当先。


员工认真巡检。

    □ 王珊珊/文 丁磊/图

    ——吉林油田高质量发展纪实

    大雪过后,松辽大地银装素裹,高耸的井架、橘黄色的抽油机、交织的输油管线,映衬着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提质增效劳动竞赛正在吉林油田百里油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吉林石油人正瞄准全年产量目标,抢抓上产冲刺。

    油气勘探水平有效提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增储稳产。立足新发展阶段,吉林油田锚定“建设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吉林油田”战略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心做好稳定松南、快上川南、推进新能源“三篇文章”,协调发展各项业务,构建“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产业布局,实现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

    锚定目标精准发力 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

    围绕扭亏解困实际,吉林油田全力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转变观念,攻坚克难。从2021年年初开始,吉林油田便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真抓实干的劲头扎扎实实推动全年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全力争取尽快扭亏脱困。产量是效益的关键,吉林油田牢牢树立经营油藏意识,坚持以效益为导向,认真制定竞赛方案,细化分解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切实把指标细化到每个岗位、压实到每名员工,用精准措施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热情。

    2021年,吉林油田全力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集中优势力量,生产运行精准发力。老区是效益稳产的“压舱石”,吉林油田坚持“眼睛向内”,持续深化油藏再认识,积极寻找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和砂体刻画、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指导落实2022年产能建设井位134口,产能2.3万吨。把中浅层作为效益勘探主战场,吉林油田落实了一批效益规模储量。情南等区块多口井试油获高产油流,证实老区不老、常规油仍大有文章可做。深层天然气和页岩油勘探均取得新进展。

    为让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吉林油田聚焦业务拉动,持续推进增储稳产和增收提效。推进松南油气硬稳产,吉林油田坚持“常非并举、油气并重、新老并进”,大力实施高效勘探,以发现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石油突出精益勘探、天然气突出精准预探,实现效益储量良性接替。同时,强化原油硬稳产,深化区块分类评价和油藏精细研究,深挖新区效益建产、老区扩边挖潜与二次开发、老井侧钻潜力;推进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坚持稳住老区、抢上新区、用好储气库。

    吉林油田推进油气效益建产工程,实现新建油气产能对产量和效益的正向拉动。吉林油田推进老油气田效益稳产工程,推动高效区块增效、低效区块高效、无效区块有效,提高效益稳产质量和水平。推进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工程,按照推广、攻关、储备三个层次,大力发展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创新驱动破局进阶 打造逆境发展新优势

    不论是面对困境破局进阶,还是增储稳产,吉林油田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落脚点、着力点,坚持专业化发展,不断攻关关键技术,为增储增产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围绕扭亏脱困,吉林油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千方百计让产量提上去,成本降下来,变技术“短板”为攻关“清单”,以上产为中心,促进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现实成效,全力以赴为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围绕“页岩油、页岩气、新能源”三项核心业务,吉林油田重点突破高效勘探、效益建产等关键技术;围绕常规油气开发重点突破效益开发、提高采收率为主的配套技术;大力开展储备技术、特色技术及智能化油田建设的研究与应用,注重引进、集成及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突出低成本压裂技术应用方面,吉林油田规模推广石英砂替代陶粒,优化简化压裂液体系配方,加密区取消黏土稳定剂应用。推广平台集团化施工模式,通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设备动迁、辅助施工费、套装罐及水源井摊销等措施,提高效率降低投资。吉林油田还持续发展自主特色作业技术,定型第二代、加快第三代大修自动化设备现场试验进程,研究完善溢流井密闭清洁作业技术。坚持“聚乙烯内衬油管+”技术路线,狠抓返修井控制,规模实施小修替代大修,延长油井免修期。

    为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吉林油田积极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风、光、地热、余热多能融合发展,以CCUS项目为依托探索“碳中和”技术措施与路径。

    吉林油田致力于CCUS技术研究应用和现场实践,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驱油”经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双赢。通过科技攻关与矿场试验紧密结合,吉林油田建成了“五精”的吉林CCUS模式,形成系列有形化成果。如今,吉林油田形成CCUS系列技术,建立了中国石油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试验基地。下一步,吉林油田将扩大CCUS项目规模,早日建成百万吨驱油示范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深化改革释放红利 打开创新发展新局面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从2021年年初开始,吉林油田便切实抓好公司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协调推进6个方面80条改革措施,并以一张清单、一次解读、一套机制、一个通报“四个一”模式,对改革工作进行督战和调度,提前4个月实现“2021改革任务完成率不低于70%”的中国石油集团考核目标。吉林油田健全改革进度动态跟踪机制,依托改革在线督办系统,建立“月通报、季总结、年考核”的改革工作督办机制,健全完善改革三年行动考核标准,适时下发通报,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部署加快落实落地。就这样,吉林油田以按月“跑表计时”、实现“月项清零”的抓铁有痕劲头,蹄疾步稳推进各项工作。

    吉林油田围绕改革三年行动,推进政策优化和管理创新。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的原则,下一步,吉林油田将积极开展改革三年行动“回头看”,逐条逐项对照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系统梳理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取得成效,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及时收集改革经验、案例,深挖亮点特色,做好总结提炼,形成具有吉林油田特色的改革做法。同时,挖掘推广一批“干得好、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样板,引导各单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

    人才队伍建设是强企兴企的重要保障,吉林油田大力实施人力资源改革。统筹“选育管用”四个环节,锻造“三强”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强化干部综合素质培养;坚持“控减压降”原则,统筹推进组织体系优化提升。坚持归核化发展策略,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油气生产和新能源业务,加快退出创效能力低、社会依存度高的非主营业务,有效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完善“生聚理用”机制,打造优秀人才队伍。注重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双序列”改革成效,适时启动油气生产单位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厂院结合,试点科研和采油气单位技术干部双向交叉挂职;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增强组织人事工作政治保障。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稳步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油田形成了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布局。锚定新的目标,吉林油田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战略措施来抓,努力构建以创新人才理念为导向、以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保障的人才开发体系,在由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向创新性人才开发转变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企业人才优势日趋显现,为公司稳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好地助力企业实现扭亏脱困,进而迈向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