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安全、平衡、创新、合作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
    □ 本报记者 孟莹

    2021年12月26日,中国石油集团在北京发布2021版《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简称《能源展望》)。这是中国石油连续第6年发布能源中长期展望报告,并首次以2060年为着眼点,从世界和中国两个维度,聚焦碳中和目标,系统探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趋势与路径。

    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兼党委书记张华林在致辞中指出,全球能源业正加速驶入绿色低碳转型轨道。中国石油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公司和中国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致力于成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统筹推进油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协调发展,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公司发展新动能。中国石油通过研究、编写和发布能源展望报告,力图提供一个科学全面的分析框架、一个专业研讨交流的平台,以期实现共研大势、共享合作、共谋发展。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余国介绍,从2015年开始进行的能源展望研究,让我们对世界和中国的中长期能源转型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创新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起到关键作用,转型要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有序衔接,统筹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保障的关系,各国需合作减排,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关键矿产资源有序发展,对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能源展望:油气将维持主体能源地位

    2021年是碳减排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多种因素交织推动全球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能源发展重要任务,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趋势愈加强烈。

    《能源展望》认为,未来世界人口稳步增长,到2060年将达到103.2亿,2060年世界经济将达到237万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212.5%。在此基础上,2060年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仍将增长,但增速放缓,达到168亿~191亿吨标油,2015年~2060年年均增长0.5%~0.8%。与此同时,世界能源消费强度不断下降,预计2060年降至0.71吨~0.78吨标油/万美元,展望期内年均下降1.7%~2%。

    其中,因欧美等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已经达峰,未来能源需求将稳步下降。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呈现东移趋势,亚太地区是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地区,展望期内能源消费将增长26.1亿吨标油,占全球增量的75.6%。

    值得一提的是,2040年前世界石油天然气仍将维持主体能源地位,占一次能源比重保持在50%左右。其中,石油占比处于18%~30%区间,天然气占比处于25%~28%区间。在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下,到2060年油气占比或将降至23%(届时油气各占10%和13%)。

    《能源展望》认为,石油消费峰值有可能在2025年前后来临,之后缓慢下降,2060年降至16.2亿吨。其中,化工用油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之后规模保持相对稳定,2060年占石油需求的比重升至63.6%。世界石油需求格局呈现从交通转向化工、消费重心东移的特点。而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伙伴能源,天然气消费峰值在2040年前后,2040年前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增加至4.8万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36.6%(发电用气贡献增量的一半);之后下降至2060年的2.4万亿立方米。

    此外,《能源展望》还指出另一种情况:如果未来世界各国不能有效共享新能源技术,不能就低碳转型展开积极合作,那么化石能源保持主体地位时间将更长。到2060年,化石能源占比仍将高达47.2%,能源相关碳排放仍高达185亿吨。这警示世界全球合作开展能源转型工作的重要性。

    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世界各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低碳转型路径。例如,亚太地区低碳转型更加依赖低碳非水可再生,中南美地区依赖水电。而电气化将作为终端部门低碳化、零碳化的首选项,在合作减排情景下,2060年终端部门电气化率达62%,比2015年提高44个百分点。氢、生物燃料、地热能等绿色燃料以及CCUS等技术是应对减排难点的重要手段。

    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要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需要人们生产生活理念的巨大变革。《能源展望》认为,一是加快节约用能,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加快突破关键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中国能源展望:三个阶段实现零碳排放目标

    《能源展望》将中国能源系统实现零排放目标分为3个阶段,即2030年前为碳达峰攻坚期,2030~2050年为碳减排加速期,2050~2060年为碳中和决胜期。为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将有序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持续提升能效,深入贯彻落实循环理念、能源资源节约理念,推动能源消费强度稳步下降,2020~2030年年均下降3.1%左右,2030~2060年下降3.3%左右。在可持续转型情景下,2030年后一次能源消费步入峰值平台期,约42亿吨标油(60.1亿吨标煤),2060年逐步回落至40.6亿吨标油(57.9亿吨标煤)。经济发展动能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模式形成和能效提升是主要因素。

    煤炭、石油、天然气3种化石能源将渐次达峰。分品种看,煤炭中短期消费稳中有降,基本已进入峰值平台期,未来将发挥应急兜底保障作用;石油消费将于2030年前达峰,峰值约为7.8亿吨,未来凸显原料属性;天然气作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最佳伙伴”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稳定器”,其消费将在2040年达峰,峰值约为6500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成为能源供应主体。

    《能源展望》认为,终端电气化与电力低碳化协调共促“双碳”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各行业电气化率均将提升,2060年终端电气化率将达60%左右,用电量将在13.3万亿~15.2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快速提升,2060年将达83%~91%。分部门看,工业、交通、建筑部门先后于2025年、2030年、2035年左右达峰;工业部门占比逐渐下降,建筑部门持续提升,交通部门基本稳定。

    需要强调的是,CCS/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项。2060年,三种情景下的CCUS减排贡献分别在24.4亿、20亿和14亿吨。从具体领域看,2060年电力部门的脱碳规模在10亿~19亿吨,工业部门的脱碳规模在4亿~5亿吨。

    《能源展望》特别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巨量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仅电力部门投资就将在1万亿~2万亿元/年,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全社会燃料支出将于2030年前达峰,约9.4万亿元/年,之后随着用能规模及单位用能成本的变化,基本稳定在8.5万亿~9万亿元/年水平。

    碳达峰、碳中和是全局性、战略性工程。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更短、节奏更快、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大,转型发展更为复杂艰巨。需立足国情和资源禀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节能与优化“双轮驱动”,坚持供给与消费“两端发力”,平衡好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统筹好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