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智库专家看世界






    2022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日益展现,能源行业转型突破的临界点即将到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的“数字化”。当能源企业领导者将商业价值与可持续性和技术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时,行业整体将朝着更加绿色、低碳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要着力稳定经济大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实现稳和进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一是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在宏观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好即将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纲要;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在结构政策方面,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区域政策方面,加大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工作力度。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二是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力度。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精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两新一重”等项目建设。

    三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靠前下达资金;靠前安排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四是狠抓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使政策效果更快更好传导到基层、到企业、到项目、到就业。

    从发展改革工作的角度,2022年要重点抓以下工作。在规范资本发展方面,贯彻执行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防止一些大宗商品及民生必需品价格大起大落;协同做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反暴利防范短期游资炒作等工作。

    在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方面,重点是做好粮食、能源及重要原材料等安全稳定工作。增强关键品类物资储备和调节能力,优化产能协同保障和区域布局,与实物储备形成衔接有序、梯次支撑的保障合力。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切实防范经济运行下行风险,避免风险因素“水落石出”,在发展中解决风险问题。

    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碳达峰碳中和意见和方案,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选编自宁吉喆2021年12月2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发言

    

    国家能源局

    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七大重点任务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继续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性作用,扎实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保障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能源安全运行预测预警。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优化全国电网格局。引导用户侧参与市场化需求侧响应,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大国重器’必须也只能由自己来掌握”。加快推进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推动燃气轮机、核电、可再生能源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大力开展技术和产业创新。着力构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数字化技术创新。

    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能源法治体系,推动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扎实推进油气管网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能源法治建设,推进石油储备条例制定工作。

    提升能源监管效能——“以公平监管保障公平竞争”。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加强电力安全监管。构建电力安全指标体系,建立安全审计工作机制。强化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能源监管行政执法,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全方位拓展能源国际合作——“稳步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影响力”。统筹谋划好大国能源合作,打造更加紧密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在能源安全、天然气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对话交流。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精心打造国际合作平台。

    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好能源工作必须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深入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扎实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选编自章建华在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全球合作并非坦途 却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道路

    当今世界面临着一系列全球问题,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气候变化,它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存续,还有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以及更广泛层面的国际法治问题。为了经济稳定、和平与繁荣,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每个国家内部,法治都是非常必要的,法治领域的国际合作十分重要,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全球科学界一起确认了造成这种可怕疾病的病原体,研发了疫苗、抗病毒药物。这些快速行动是全球科学家携手合作的结果,充分体现了知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合作价值。但是合作并不彻底,因为对抗疫情并不只是科学层面的事情。很多经济体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自我利益至上,人类远未达成我们真正需要的那种合作,很多国家之间还恶化了彼此间的关系,这种结果令人忧心。

    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全球合作也非常必要。在大多数国家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并恢复增长之前,强有力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复苏是不可能出现的。从乐观的角度看,在发行特别提款权方面,合作正在开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增了价值65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但特别提款权如何回收和再分配,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完备的框架。

    另一个令我担忧的主要问题是债务处理。许多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就已经负债累累,疫情将它们进一步逼到了绝境。我们需要跨境债务重组机制,尤其是对于主权债务。债权方之间的博弈使这些债务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实现债务重组所需的那种全球合作将更加难以实现。在这一领域,中国和美国必须进行合作,以保证所有政府机构、多边机构和私营部门都完全参与进来。

    制度没有唯一答案,但中美合作绝对必要。关于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无论是短期策略还是长期结构和战略,都存在很多争论,不同的观点必然会对国际经济规则造成不同的影响。为了地球人的共同福祉,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是绝对必要的。

    选编自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2021年12月19日在北大国发院第六届国家发展论坛的发言

    

    埃森哲(中国)咨询公司

    中国能源企业 低碳转型路径图

    电力行业。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电力转型正处于从“简单的可再生能源替代”迈向“更复杂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拐点。无论是上游发电,还是中游输配电、交易与调度,亦或是下游售电与服务均具备较大的减排应用机会,电力企业可通过结构优化、效能提升、技术减排、电网升级、市场交易、调度运行和模式创新七大举措进行低碳转型,在做好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承担起产业链的引领作用。

    油气行业。油气企业将进入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换挡期。油气企业要把握好未来10年的增长窗口期,重新审视在能源领域的行业经验和竞争优势,调整自身油气产品架构,重构业务链,不断降低产业链的碳排放强度。建议油气企业可通过稳油增气、效能提升、技术减排、燃料替代、多元布局和市场减排六大举措,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采矿业。矿业企业可通过清洁电气化、燃料替代、采选技术创新、甲烷减排、循环经济及市场化交易六大转型举措实现全面脱碳。

    化工行业。中国化工产业低碳转型成功与否,将深刻影响全球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化工企业应着眼于精益化生产和数字化运营,从运营系统、管理架构、理念行为三方面进行详细诊断和分析,同时以数字化技术全面优化企业运营和生产,实现一体化运营。

    转型提速。飞速进步的数字技术带来了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契机。中国能源行业有望做出真正改变,创造全面价值。

    科技助力。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能源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油气和采矿业实现节能减排和流程优化,降本增效。

    平台赋能。能源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低碳转型资产与能力,并建立碳资产的资产负债表和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助力企业从“盘”“管”“用”三点实现低碳转型。

    生态协同。无论是传统油气公司转型新能源、燃气企业进入综合供能市场,还是发电企业走向客户端、矿产和化工企业进行园区节能改造,都需要借助生态的力量形成合力,并通过生态完成能力的快速部署和积累。

    选编自郑子霆发表在《能源杂志》2021年12期的文章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