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 | 股份公司 |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首 页集团新闻行业新闻媒体聚焦专题新闻 新闻定制RSS  手机新闻 
稳字当头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 牛犁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021年,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我国经济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展望2022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不断激发,完全有条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我国经济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经济稳定恢复,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预计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8万亿元,约合17.8万亿美元,首次超过欧盟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77.5%,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7%。从人均量看,我国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首次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接近世界银行标准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超过27.5亿剂次,已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2亿人,完全接种率高达85%,全球遥遥领先。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我国科技取得多项重要突破。“九章2.0”和“祖冲之2.0”量子计算获得重大进展,使我国成为唯一在两个物理体系中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找回水稻“祖先”基因,有助于培育更优秀的水稻品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正式迈入了太空站时代。“中国天眼”正式向全世界开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我国工业生产已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商品贸易出口强劲增长30%,很好地满足了各国经济恢复的需要,占全球商品贸易的份额将超过17%,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抗疫物资的保障和全球物价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脱贫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拓展,农业生产克服了郑州洪涝灾害、西北阶段性干旱以及秋汛严重的影响,粮食又获丰收,总产量超过6.8亿吨,连续7年超过6.5亿吨。

    国内外发展风险挑战仍较多

    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依然呈现出恢复性、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4.9%,并警示世界经济增长风险偏向下行。受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变异毒株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接连遭受冲击,主要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发达国家超宽松政策启动退出程序,可能产生较强的负外溢性,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上升。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

    国内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和投资增长势头减弱,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芯片等部分零部件供应受阻,企业生产面临生产要素的短缺,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青年群体、农民工群体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压力较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依然繁重艰巨。

    2022年我国经济怎么走

    我国经济运行回归常态化。展望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和动力足,可以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一是部分重要“十四五”规划项目陆续上马,有助于稳定投资。二是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大力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四是重大战略加快落地显效。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加快落地实施,带来巨额绿色低碳转型投资机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等出台实施,将加快收入分配更趋均衡,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五是我国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升,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有机结合,财政实力有所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综合考虑内外环境、发展潜力和风险挑战,我国经济趋近于潜在增长水平,初步预计2022年GDP增长5.6%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制造业投资延续较快增长,以智能化、低碳化为导向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有望加快,政府投资力度明显增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稳步落地实施,“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受新房销售放缓导致回款变慢等因素影响,拿地开发的能力和意愿下降。预计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

    居民消费延续恢复性增长。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制约消费的堵点难点问题逐步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望逐步缓解,人员交往升温,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总体来看,我国消费规模将稳步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预计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

    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随着发达国家解除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产能逐步恢复,国际供给市场缺口将有所收窄,我国率先恢复产能带来的订单转移效应可能减弱。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外需增量边际缩小,对我国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带来压力。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升值,将会削弱出口商品竞争力。国内需求改善有助于进口增长,但进口商品价格将有所回落,带动进口增速回调。预计2022年外贸出口增长8%,进口增长6.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内需稳步回升成为居民消费价格回暖的基础,生产资料价格大涨后部分会向消费端传导,生猪产能恢复已经达到了正常水平,猪肉价格趋稳回升,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服务价格有望小幅上涨。此外,翘尾因素有所提升。当然,粮食再获丰收为食品价格保持稳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预计2022年CPI温和上涨2%左右。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放缓。随着国际产能稳步恢复,输入性通胀因素将有所减弱。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举措逐步见效,能源原材料价格逐步趋于合理。工业消费品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竞争激烈,价格上涨乏力,生活资料价格将保持温和上涨。但国内高耗能行业面临着严格的能耗双控,产能释放受限,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此外,翘尾因素大幅提升,预计2022年PPI涨幅放缓至5.0%左右。

    宏观经济政策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困难挑战,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总体提出了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四个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防止急于求成;必须加强统筹协调,防止顾此失彼。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5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深化认识,为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稳字当头优化完善政策框架。“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把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是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二是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三是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努力实现2022年经济平稳开局。优化完善政策组合,提出了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以及社会等七大政策体系,政策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特别强调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持适度的赤字规模,结合2021年财政实力有所增强,保证财政支出强度;通过国家预算内资金尽早下拨和地方专项债尽早发行,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需求。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以我为主,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落实好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京ICP经营许可证03100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1012006016号 | 电话:010-6209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