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法”调理“结节质” |
|  |
 膻中穴
 血海穴
 膈俞穴

 合谷穴
 太冲穴
|
人体有3种体质非常容易长结节,被称为“结节质”,分别是气郁体质、痰湿体质和瘀血体质。
气郁体质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为情绪不舒,闷闷不乐、神疲乏力;在舌头上的体现就是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者有瘀点。痰湿体质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一般表现为肥胖,无精打采、容易困倦;表现在舌头上就是舌质红或者暗红,舌苔白腻或者黄腻。瘀血体质主要和气血运行有关,一般表现为形体偏瘦,面色晦暗、易长痤疮、多梦健忘、须发干枯容易脱落。
调理气郁体质
吃:香菜粥。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可以调节全身的气机。所以,气郁的人应该以疏肝理气为主。《本草纲目》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不正之气。香菜可炒、可煮汤、可凉拌,也可以煮粥。将50克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煮粥,等到粥快熟时加入香菜,再用小火煮一会儿就可以了。
喝:陈皮橘叶茶。橘叶味甘辛、性平,入肝、肺经,有疏肝行气、化痰消肿之功,适用于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等。将10克陈皮和20克新鲜橘叶放入砂锅浸泡、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代茶饮。
按:膻中穴。两乳连线和前正中线的交叉点为膻中穴。每天拍30至50下膻中穴有助于疏散胸中郁结。
调理痰湿体质
吃:天麻白术薏米粥。天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薏米20克,同煮食用,能缓解痰湿提体质症状。
喝:二陈汤。橘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即二陈汤。取半夏和陈皮各30克、茯苓18克、甘草9克,加水熬服即可。
按:丰隆穴。正坐、屈膝、垂足,外膝眼到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为丰隆穴。每天按摩丰隆穴两次,每次5分钟,以有酸胀感、能耐受为佳。
调理瘀血体质
吃:当归田七炖乌鸡。乌鸡1只、当归10克、田七5克、生姜1块,先把当归和田七放清水中浸泡20分钟,再将其他材料放入锅中,加盐,倒入清水;水开之后小火焖3个小时,鸡肉烂熟即可食用。
喝:山楂红花茶。红花6克、山楂15克泡水喝。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瘀的功效。
按:按5穴。按摩或艾灸膻中、血海、膈俞、合谷和太冲5个穴位,对活血化瘀有帮助。摘自《健康时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