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大年 |
|  |
|
我从小生长在河北一个普通的农村,从记事起就对村里人过春节拜年的习俗很感兴趣,也十分崇敬。现在掐指一算,我虽然离开家乡整整40个年头了,但大年初一乡亲们拜年的场景让我至今难以忘却。
记得,大年初一一大早,甚至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就能听到大街小巷里熙熙攘攘的人们互致新春问候的招呼声了。此刻,尽管天还没亮,但睡意已经被兴奋赶跑了。全家人起床以后,煮好饺子端上桌,自家晚辈就开始给长辈拜年,长辈就给还没成家的晚辈压岁钱。给自家长辈拜年可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晚辈必须实实在在地给长辈作揖、磕头。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一家人吃完饺子后,晚辈们就穿上新衣服出门,给一条街的长辈逐门逐户拜年。有时同一家族的长辈和前来拜年的晚辈再唠一会儿嗑,10点钟能给长辈们拜完年就算早的了。一些在村子里辈分比较小的人,甚至要给一个村子的长辈挨家挨户拜年。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拜年的“工作量”比一般人大,所以他们拜年在全村开始的最早,往往快吃中午饭了才能结束。
当时,听大人们说,晚辈给长辈拜年是有讲究、有意义的。一个是体现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传承孝道、感恩和向善的文明家风和村风。另一个就是平时有点疙疙瘩瘩的小矛盾,见了面唠唠嗑,所有的磕磕碰碰就化解了。
时过境迁,家乡人春节拜年的习俗,却一直代代延续、传承着。
马九如/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