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了腿”的饺子 |
|  |

|
1966年,我13岁,那年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全家都满怀欣喜地等着吃饺子。突然从厨房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哎呀!完了!三十晚上包的饺子咋都没了呢?”站在屋里和坐在炕沿上的家人不约而同地涌到门口向厨房望去,映入眼帘的只有3个空盖帘在酸菜缸上摆放着。“没了,真的没有,一个饺子都没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着,继而就七嘴八舌地猜测这饺子哪去了。当时全家都坚信隔壁的邻居不会拿,即使退一万步讲,就算邻居拿了也得带着盖帘一起端走哇。最小的弟弟听说饺子没了,当时就哭了。
小时候生活不那么富裕,我们从放寒假就盼着过年,因为能吃上饺子、花生、瓜子,还有冻秋梨,更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当时我家10口人,就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家糊口。妈妈偶尔到爸爸的单位做小工,每日可收入1.38元。爷爷的三儿子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政府每月会发抚恤金,都用来补贴家里的生活。即使这样,生活还是时常捉襟见肘。
那时的食品是凭票供应。家里人都节省,平日粮本上的细粮指标,我家基本不用,都兑换给生活富裕的人家。妈妈说:“大米白面不扛吃。”所以大年初一早上的这顿饺子,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年一遇的渴望。
看着大家失望的神情,妈妈赶紧用酸菜和炸的面果做了顿饺子,安抚了她7个孩子的心。
就在逐渐淡忘“饺子事件”的时候,一件平常的事让“饺子事件”真相大白了。那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父亲领着两个哥哥要翻地种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去仓房拿农具时,发现墙角有一堆土。父亲说这是个老鼠洞,并让哥哥看着点,见到老鼠就猛打。父亲用锹往洞口深处翻动着,不见老鼠出来,却看见了一堆白花花的饺子完整地在洞里冬眠呢。真是奇怪,这老鼠是怎么从厨房把饺子运到仓房里的呢?竟然没有一个破皮的。
“饺子事件”已过去56年了,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除了痛恨那可恶的老鼠,更心疼那三大盖帘的饺子。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童年春节记忆。
下图是我们一家在老房子前的合影。第一排左一是妈妈,中间是爷爷,右边是爸爸。
姜萍(大庆油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