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举放榜说状元 |
|  |
|
古代的科举考试始于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终于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据统计,从622年到1904年,有记载的状元人数为592名。
二十五史中有不少状元列传。因其才学横溢,不少状元的作品被保留下来。唐代以诗赋为主,宋代诗集、文集和专著较多。这些状元中除了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不乏艺术家、思想家及政治家。
诗、画最杰出的当属王维,乃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第一名,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对其评价很高——诗歌成就仅次于李白和杜甫,在绘画方面被誉为“文人绘画之祖”。
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第一名是柳公权。他在书法上有着相当高的造诣,精于楷书,和颜真卿并称为书法界的“颜柳”。他的书碑以《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最为出名。
唐代有一位有名的状元叫张又新,是唐代元和九年(814年)甲午科第一名。他致力于研究中华茶道,其著的《煎茶水记》是继《茶经》后研究茶道的又一部著作。他的厉害之处是“连中三元”——在“解元”(乡试)、“会元”(会试)和“状元”(殿试)三场考试中,都拿到了第一名。
南宋词人张孝祥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第一名。其作品风格大气豪迈,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调,在当时和张元干被并称为“词坛双璧”。
状元文天祥是南宋民族英雄,官至丞相。其诗《过零丁洋》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读之令人斗志昂扬。
就作品数量来说,明代状元杨慎拔得头筹。他能写诗,也能写曲,还能填词,而且重视民间文学。他一生的著作大概有400余种,目前留存的仅有100多种,诗作有2300首左右。
在政治上,唐代的孙伏伽和宋代的吕蒙正均为当朝重臣,为人耿直,敢于发表意见。吕蒙正曾经3次任宰相,善于慧眼识人,所推荐的多位人才后来都成了朝廷重臣。清代的翁同和为两朝帝师,支持变法。
科举年代多是天下太平之时,再加上皇帝重文轻武,因此历史上的武状元少而又少。最著名的武状元当属唐代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不可没,先后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次任宰相,是历史上唯一当过宰相的武状元。
李增录/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