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  |
 王早平在家中读报学习。
 周正芳近照。
 魏胜杰交纳2万元大额党费。
 徐良和卞玉香双双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
建党100周年前夕,新疆销售16位老党员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笔者为此采访了其中的5位老党员,近距离感受他们“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风采。
王早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2018年11月14日一大早,时年90岁高龄的王早平,拿着一个不起眼的红布袋,走进新疆销售昌吉分公司党委书记的办公室。“今天,我郑重地向党交纳10万元大额党费。”王早平老人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早平祖籍是四川合江,1928年1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王早平从小给地主放牛、做长工。18岁时,王早平参加革命,参加过解放泾阳的战役,腿部中弹负过伤。1948年6月,王早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跟随大部队翻越祁连山,徒步进入新疆,驻守阿克苏。据记载,那次在翻越祁连山的路上冻死150多人,其中大多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第五师前卫部队十四团的战士。当年,王早平就是这支光荣部队七连的一名战士。
进疆后不久,王早平就转业到公安部队,在公安干部学校学文化,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处、昌吉县公安局、昌吉镇派出所当过干警、所长等。1978年,王早平调到昌吉市石油煤炭公司头屯河油库,任人事股股长。1984年,他光荣离休。
王早平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离休后,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新疆及石油企业的发展,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在社区发挥余热。
“是党培养了我,没有党的领导、关怀和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有着73年党龄的王早平说出交纳10万元大额党费的初心,“我想用交党费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
魏胜杰:
新中国第一代边防军人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这个老党员能赶上党的百年华诞实属荣幸!为表达我的心意,我自愿交纳2万元大额党费,致敬党的百年华诞!” 5月14日,新疆销售离休老干部魏胜杰郑重地通过党组织交纳了2万元大额党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这已经不是魏胜杰第一次交纳大额党费了。在20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魏胜杰分别交纳1万元大额党费。
1931年,魏胜杰出生在甘肃天水甘谷县金川乡马家窑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949年,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二军十三团九连的一名战士,随即参加了临洮战役和青海剿匪、解放西宁等战斗。
1952年,魏胜杰随部队由甘肃酒泉徒步进入新疆,翻越祁连山脉雪山,穿越河西走廊,行进在茫茫沙漠和浩瀚戈壁;忍饥挨饿,风餐露宿,行军3000多公里,一路走到阿克苏、喀什;翻越冰山达坂,将五星红旗插在红其拉甫边防哨所,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边防军人,并因此荣记三等功一次。
魏胜杰在部队大兴学习之风,带动全班战士扫盲,再次荣记三等功一次。1956年12月,魏胜杰光荣入党。1957年到1992年的35年间,魏胜杰一直在石油公司设备安装领域工作。他兢兢业业、苦干实干,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政工干部”等。
离休后,魏胜杰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事物,成为“耄耋微信达人”。
周正芳:
“一辈子跟党走!”
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90岁的老党员周正芳高兴得像个孩子。虽然听力不好,说话也不流畅了,但是老人家很兴奋。
1931年,周正芳出生于江苏淮安涟水县成集乡王峪村,1944年入党。进疆后,周正芳跟随丈夫在和静县巴伦台镇铁尔曼矿区工作,后服从组织安排分流回家。他曾先后随丈夫辗转于筑路大队、工人大队、贸易公司、石油公司等多个单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生活拮据,有人劝她,别交党费了,她不答应。不管到什么单位,她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交党费。妈妈年纪大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但入党誓词中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保守党的秘密’‘永不叛党’她一直没有忘记。一看见电视画面上有新党员入党宣誓的镜头,妈妈就会不由自主地站直身子、举起右手跟着一起宣誓。”周正芳的大儿子说。
“我们现在四代同堂,在妈妈的影响下,除了重孙子和上学的孩子不是党员以外,其他人都是中共党员。”周正芳的大儿媳自豪地说。
如今,周正芳和老伴幸福地生活在库尔勒市。周正芳说:“我们生活在党的阳光雨露中,感谢党的关怀。我要一辈子跟党走!”
徐良和卞玉香:
工作好搭档、生活好伴侣
徐良1932年出生在上海,1946年进入上海石油公司做工,1960年入党。卞玉香和徐良同岁,山东青岛人,新中国成立前在青岛卷烟厂做工,1953年入党。
“1946年我14岁,进入上海石油公司高桥储油所工作。当了几年学徒后,1949年,我成为一名电焊工。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我们护厂队200多天的昼夜保护下,上海石油公司大部分设备机器完好无损,给新中国的上海送上一份‘经济厚礼’。”徐良说起往事仍记忆犹新。
1950年5月,公司派徐良去青岛出差。公事办完,党组织考虑到徐良有电焊技术,就让他留在青岛石油公司帮助工作。在青岛期间,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卞玉香。那时,卞玉香刚入党,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他俩一见钟情,很快在青岛结了婚。
1956年,徐良调回上海石油公司。1957年,他响应号召支援边疆,先后在乌鲁木齐的平顶山和王家沟两个储油所工作。
1966年,徐良调到独山子石油批发站工作,主要的工作就是安装油罐、铺设输油管线。那时,全疆到处建油库,徐良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卞玉香。他们是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伴侣。如今,他们的3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老大65岁,退休好几年了。
胡仁伟文/图(新疆销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