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防“三滞” 拍四处 |
|  |
|
随着夏至的到来,人体会出现嗜睡、腹痛、头晕、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的根源是“滞”。因此,夏至应当注意防“三滞”、拍四处。
一防寒滞:莫贪生冷
洗澡寒滞。夏至到来之后,用冷水洗浴是一些人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耗损阳气。有的人虽然是用热水洗浴,但是洗完之后进入空调间或者浴后吹电风扇,这样也容易导致寒邪伤阳,使得寒气留滞体内成为致病因素。
饮食寒滞。夏季夜短,老人、儿童或者体质稍弱者,晚上不易将生冷饮食作为夜宵;时间久了会导致寒邪凝滞,出现腹胀、吐泻等病症。
水果可以吃荔枝。因为荔枝是热性的水果,在夏季话可以冲抵人们因为空调、贪凉等受到的寒邪伤害。在海鲜类产品中,只有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所以,吃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才行。
二防食滞:吃“苦”、按摩
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以多吃性味偏苦的蔬菜,例如苦瓜、芹菜等。因为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又偏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对于虚寒体质不适合吃“苦”的人如何预防食滞呢?可以试试按摩。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
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有舒适感为佳;如果想帮助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三防情滞:调息静心
三国时期著名的嵇康在其所著的《养生论》中对预防炎夏的“情滞”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六字诀”中的“呵”字诀适宜夏季练习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在人体器官中,“呵”对应心,常练习可以补心气,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口舌糜烂等症有一定疗效。练习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应注意,念“呵”字时口形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连做6次,然后调息。
拍四处:养心肺
夏至这段时间气温已经很高了,每次在外出回来以后,可以用清水去拍打身体,从而有效地把人体表面的热量降下来,保护好心肺。
第一处是拍肘窝,它对应的是人的心肺经络的位置。第二处是拍腋窝,这里是心经的发源地;第三处是拍肩窝,在肩膀前侧这个位置是肺经所在,拍打这个位置能去肺火。第四处是拍膝盖窝,可以促进膝盖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劳损和延缓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拍每一处时,力度要适中,拍的部位微微发红、发热为止。
摘自《快乐老人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