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绿色油田 彰显责任担当

赵贤正 大港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我国能源企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课题。作为股份公司第一批绿色矿山创建示范企业,大港油田牢记责任担当,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体系,植“绿”于心、护“绿”于行,矢志不移“减碳、用碳、替碳、埋碳”,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石油画卷。

开发与节约并重 做节能降耗的先行者

油田既是产能大户,又是耗能大户,所需能源主要用于维持抽油机、输油泵、注水泵等设备运转。随着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产液量和注水量持续增加,能源消费总量很大。

大港油田把节能降耗与能效提升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坚持节能优先,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增长,建立了《大港油田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把节能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营造出“节能降耗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坚持能效提升,把生产系统降耗提效作为能效提升的重点领域,把强化源头控制作为能效提升的关键环节,不遗余力地开展节能潜力分析,持续进行系统节能优化改造,积极推广应用地面工艺深度优化简化、注水系统高低压系统分离等节能技术,建成了石油行业首家零散天然气回收中心。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大港油田逐步形成了理念节能、机制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全面推进的新模式,开辟了能耗、水耗总量持续呈下降趋势的良好局面。近5年来,油田能源消耗总量下降12.9%,多次获得集团公司节能节水先进企业称号。

发展与环保同行 做清洁生产的践行者

面对油区多位于湿地、水库、河道、浅海、农田等复杂脆弱的生态环境实际,大港油田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制定了北大港湿地保护区、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等5个环境敏感区的开发生产退出方案,目前已关停退出环境敏感区油气井130余口。

随着网电低碳钻井、泥浆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在各施工现场的广泛应用,大港油田告别传统生产方式,形成了全生命周期清洁生产新模式,实现了钻修井废弃物不落地接收、零洒落运输卸放、零库存集中处理的“一站式”闭环治理。

依托创新研发的CCUS技术体系,大港油田实现了环境保护与效益开发共赢,自先导试验至今综合利用二氧化碳近10万吨,阶段累计增油13.7万吨。开展违规圈占专项治理,持续改善油区环境,在恢复湿地原始生态景观基础上,建成碱蓬草观景长廊,展现了“草木萋萋、鸟飞鱼跃”的生态美景。2020年初,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大港油田进入这一榜单,成为集团公司首家进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地区公司。

减排与创效共赢 做能源革命的探路者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发展新能源成为大势所趋。大港油田跻身新一轮能源革命,因地制宜拓展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能源业务应用和多能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源互济、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并把发展地热产业、光伏发电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和推进,寻找和探索新的效益增长点。

依托自身丰富的地热资源,大港油田率先建成中国石油首个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有效解决了原供暖系统天然气消耗量大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探索开辟了办公区清洁绿色供暖的新路径,所采用的浅层地源热泵技术比传统的中央空调节能30%以上。

大港油田加快实施井场围栏、屋顶光伏项目,2018年7月31日至今,该项目已累计发电超过3000万千瓦时。其中,港狮小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成为当时国内装机容量第一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被评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平改坡光伏应用示范项目”。油田电力公司以厂区、变电站、数智电网共享基地为试点,全面启动风光发电试点建设。“十四五”末,大港油田地热供暖面积预计达到600万平方米,风光发电项目装机达到650兆瓦,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25%。

奋力建成“一体两翼”新型清洁能源公司

汤林 冀东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冀东油田深入落实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部署,确立了建设“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体,以储气库、新能源为两翼,以技术服务保障、多元经济发展为支撑,多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型清洁能源公司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以绿色低碳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积极探索“减碳、替碳、埋碳、固碳”实现路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推进绿色排放“减碳”。强化供给变革,大力推进西部探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储气库群建设。深化天然气新领域、新区域、新层系的研究与部署,佳县区块南区天然气开发方案和地面工程正在按照“933”目标如火如荼推进,今冬天然气保供日产量将达到300万立方米,天然气处理厂年处理能力将达到36亿立方米。坚持储气库群建设与气驱采油协同推进,加快推进华北储气中心建设,支撑京津冀生态修复示范区国家战略,从注上气到单日注气突破百万立方米只用时128天,创造了储气库建设“冀东速度”。强化技术变革,建成中国石油燃烧装备试验平台,参建中国石油油气集输加热炉技术研发中心和地热能技术研发中心。大力推广网电钻井、绿色环保泥浆、泥浆不落地、泥浆无害化处置等技术,开展油藏改建储气库库容空间评价、封闭性评价、达容达产系列技术攻关。强化机制变革,统筹东西部天然气生产、储气库注采、冬季保供等重点工作。“十三五”以来,油田为地方输送优质天然气16.2亿立方米,搭建起天然气产运储销一体化运营机制。

发展绿色能源“替碳”。配合打好蓝天保卫战,改善民生居住环境,创新地热能商业合作模式,以京津冀地热供暖示范基地和地热能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为契机,着力构建新能源核心技术体系,力争从“标准执行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目前,冀东油田已累计完成地热能供暖面积656.92万平方米,替代标煤17.4万吨,折合标油12.2万吨。武城县清洁能源供暖项目是中国石油首个外部清洁能源供暖项目,树立了中国石油清洁能源外闯市场“第一军”的品牌形象。油田绿电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建成光伏发电项目3个、在建4个,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达到41兆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5400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可源源不断地为油田油气生产注入绿色动能。建成南堡油田和高尚堡河西区块两个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停运、替代加热炉32台,年节约标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万吨。

创新绿色技术“埋碳”。积极探索完善碳封存的技术路径和效益路径,按下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快进键”。冀东油田从2010年就开始探索二氧化碳吞吐及二氧化碳驱技术,形成油藏、采油、地面、生产4个方面的特色技术系列,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0万吨,阶段埋存率达59.4%。正在开展高深北区高66X1断块碳驱油碳埋存先导试验,预计埋存二氧化碳102万吨。

创建绿色企业“固碳”。实施绿色矿山创建三年行动,大力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南堡油田作业区、陆上油田作业区4个矿权通过唐山市绿色矿山验收,进入河北省绿色矿山名录,2个采油作业区场站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成为“花园式”场站。油田生产主要区域位于曹妃甸工业园区。园区湿地面积达540平方公里,水域宽阔、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2021年,冀东油田对保护区内的油水井进行永久性封井作业,还湿地一片绿水蓝天。

截至2021年底,油田新能源利用折合标煤达到19.85万吨/年。面向未来,冀东油田将始终坚守降碳导向,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布局,在建设新型清洁能源公司中实现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新时代新冀东最亮丽的“底色”。

做好南方“双碳”目标落实推动者

汪鉴定 浙江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结合勘探开发区域主要处于我国南方的地理特征,浙江油田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和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部署,以“绿色创新”为企业精神,以“建设综合性清洁能源公司”为发展愿景,把“绿色低碳”作为“五五战略”重要内容,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转型,做好中国石油南方“双碳”目标落实推动者。

着力推动节能提效,做消费革命推动者。浙江油田不断增强全员节能意识,牢固树立“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创效”理念,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钻、录、测、固、试、采等各环节,优先推进化石能源清洁替代和工艺技术优化,有序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绿色低碳转型;严抓压缩机、注水泵和抽油机等重点耗能设备节能降耗,积极开展能源审计,系统分析用能状况,寻找节能潜力;坚持加强节能管理,持续完善节能提效制度体系,下达油气生产和生产服务单位的能耗定额指标,定期实施考核。

着力奉献清洁能源,做供给革命推动者。浙江油田积极做好能源转型战略与业务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优化完善公司“十四五”规划和清洁能源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油气业务和清洁能源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公司碳减排路线图和长远“净零”目标方案;开创出适合清洁能源产业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开拓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海上风电市场,密切关注光伏、地热、CCUS等产业发展机遇,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新模式;超前布局二氧化碳捕获、运输、储存和利用(CCUS/CCS),有序推进油气藏二氧化碳封存条件和CCUS-EOR可行性评价;利用地面地下基础设施有利条件,形成“人工二氧化碳气田”后发优势,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二氧化碳新兴产业。

着力优化发展机制,做体制革命推动者。浙江油田建立完善干部员工绿色低碳发展建言献策激励机制,通过解放思想、汇聚智慧,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探索实施新能源闯市场、找项目“揭榜挂帅”模式,完善与之配套的“一体化项目制管理”和“项目结果导向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整套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适应市场化改革发展方向,超前谋划、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碳交易、碳配额等相关制度,为绿色低碳转型做好充分准备。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做技术革命推动者。浙江油田创新节能技术,加快实施页岩气生产系统能源管控项目,实现能耗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预警;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为契机,持续强化数智油田建设,建立完善智能智联生产运行管理平台,探索打造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推进清洁能源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光热系统,创新探索一组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

着力实现共建共享,做合作共赢推动者。浙江油田大力加强与国内其他能源企业尤其是清洁能源领先企业的广泛合作,创新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商业模式、合作模式,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高效高速发展;积极创新投资管理思路,综合运用自我孵化、风险投资、产业联盟等多种商业模式发展清洁能源业务;研究制定清洁能源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坚持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通过采用对口支持、企校联合等方式,夯实公司清洁能源人才基础。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共识 增强科技保障能力

窦立荣 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勘探院作为中国石油工业上游领域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集团公司的“一部三中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能源转型大趋势、面对勘探开发诸多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不移明确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走好新能源转型发展之路,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水平保持在80%以上。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相对较低,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40%,油气资源保障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这要求我们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勘探院按照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部署,统筹好未来发展与“双碳”的关系,加快形成绿色竞争优势。近年来,勘探院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积极构建“热、碳、氢”三大工业体系,不断强化重点盆地伴生资源成因机制与选取评价研究,持续开展地热资源分级评价、电解水制氢、液流储能、CCUS/CCS、煤炭地下气化等领域超前技术创新,支撑好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为集团公司推进油气与新能源业务协同融合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稳油增气和新能源发展

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主体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过渡、最终实现绿色清洁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集团公司提出深入贯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大力推动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发展,不断强化油气与新能源新业务协同发展、风光气电融合发展。近年来,勘探院突出研发中心建设,围绕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重大需求,以快速突破和久久为功为基本遵循,选准研发主攻方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全力抓好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在油气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上实现更大突破,在工程技术降本增效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上作出更大成绩,当好科技创新“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先锋主力。

依靠科技着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初,戴厚良董事长在参加勘探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为“油公司”研究院,勘探院的中心任务就是搞科技研发,主要目标就是要出高质量、高水平、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勘探院立足实际、加强统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政策、管理创新力度,在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快速上产、转型发展上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勘探开发和新能源新理论新技术,推广示范应用,推进成果转化,支撑油气增储上产和绿色低碳转型,把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支撑和引领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当前,油气行业发展已经呈现出从“粗放高碳”向“绿色低碳”、从“资源为王”向“技术为王”两大重要转变。勘探院将顺应发展大势、勇于直面挑战,坚定不移树立起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超前研判、积极作为,奋力抢占油气和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制高点,在科技兴油的道路上实现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