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张守军(吉林油田建设公司安全副总监)

【问题分析】

工程建设单位施工作业点多面广、设备复杂多样,作业面遍布油田的所有角落。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哪里有施工队伍,人、设备、工具、材料统统搬迁到哪里。无论是建设场站,还是连接管线,所有铆焊切割工作都在现场,就是俗话所说“干到哪里,焊到哪里”。常有交叉作业存在,受天气影响较大。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操作环节,提高施工作业安全性?

【解决办法】

成立专门的预制车间,在施工前,通过精细计算用料和明晰安装程序,采取预制模式,在室内提前按照图纸,将管线、弯头等赶制出来。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现场作业时间,预制过程中,可不受室外风雨等恶劣天气影响,避免了因为风力、湿度等原因影响焊接质量,更降低了现场交叉作业的风险。

【实际效果】

预制车间切割铆焊等加工设备一应俱全,可参与所有工程项目施工,但凡可以预制的零部件,就完全按照图纸标准严格施工。一边预制,一边将已经完成的零部件送往前线组装,大大减少了前线因材料不充足或不匹配引起的等停时间,缩短工期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流水线作业模式,操作规程更加明晰,操作规范更加系统简单,大大减少了违章操作行为。这种标准化施工手段使工期和质量得到双提升,有些工程的工期甚至提前一半以上。

预制模式成熟后,吉林油田结合地面建设特点,按照设计流程,扩大生产能力和规模,形成了完备的流水作业线,并形成了以橇装化、模块化、集成化、产品化为特点的地面地下安装形式,有效满足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下地面建设的需要,安全系数大幅提升。(王珊珊 于洪亮 整理)